邵瑞祺書中大都只講當為主流共識的結論,詳細的論述需閱讀書上的參考書目。這本書,雖然被當成教科書,以寫作的格式來看,正是作者自稱的,近乎科普的,對於 "古代犍陀羅佛教文獻" 的基礎簡介。
本文先介紹佛陀的語言和佛教文獻的語言,下一篇再來談翻譯而成的佛典。
在 60 頁第 4 行,邵瑞祺敘述佛陀所說的語言應該是摩竭陀語,邵瑞祺說:"摩竭陀語是 the Sanskrit-derived Prakrit (Middle Indo-Aryan) vernacular of northern India when he lived and traveled there. 從梵語導出的世尊在世時與旅行地域的北印度 '俗語 (MIA 中期印度-雅利安語)' 方言。"
這一段敘述有幾點需進一步檢討。
首先,印度古代與現代的語言,不僅因地區而有差別,在同一地區也會因家族的尊卑,職業的貴賤而有差別,一般認為,世尊在世時會講多種地區語言和多樣職業的語言。應該不是一句簡單的摩竭陀語可以完全涵蓋得了。
在梵語和俗語之間的關係更是複雜。在俗語,摩竭陀語和世尊當代語言之前,可以合理地推論還有年代層更古老的語言,諸如古吠陀語,古代印度原住民的語言等等。至於是否能將古吠陀語稱作梵語,是大有疑問的。如果古吠陀語就是梵語,或者是比古梵語文法書所描述更古老的古梵語,那麼,沒理由西元前一世紀以的古代碑銘及阿育王銘文不用此 "梵語"。實際上截至近幾年為止,尚未發現此一年代之前的出土文物以梵語拼寫。
在佛教文獻上,世尊要求以各自的語言傳播解說佛法,而不准以雅語 chanda 講說佛法。
這意味著雅語不是各自的語言,可能是意指一種或一類跨地域而專屬某一類職業,種姓或家族的語言,可是,至少不是稱作梵語,而是稱為雅語,是和一般大眾有隔閡的語言。
至於,俗語是否從梵語導出或衍伸出來,仍有爭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