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巴利文獻的註與疏



巴利文獻的經、律、論三藏,名稱依次為「Sutta 修多羅藏」、「Vinayapiṭaka 毘奈耶藏」、「Abhidhammapiṭaka 阿毘達磨藏」。「Sutta 修多羅藏」含有五「部 nikāya 尼柯耶」,依巴利文獻的次序為「長 Dīgha 」、「中 Majjhima」、「相應 Saṃyutta」、「增支 Anguttara」、「小 Khuddaka」等五部。
此三藏除了正文以外,大多有註釋書,註釋書的層級依次為註釋正文的「註 aṭṭhakathā」、對註做詮釋、補充的「疏 ṭika」,對註與疏做詮釋、補充的「又疏 anuṭika」。
帖主起初閱讀四阿含有疑義時,希望得到巴利文獻來訂正漢譯的疏失,數年後,才知巴利文獻與漢譯有出入時,不見得就是漢譯出錯,不管是經名、經文均有互補互證的例證。
在註釋書方面,漢譯文獻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對漢巴經文有疑議時,常希望巴利註釋書能提供判斷的標準。歐美學者陸續指出,很多情況,巴利註釋書確實提供詮釋的鑰匙,但是也有一些狀況是巴利註釋書出錯。無法因為註釋書如此如此主張,就執以為實。不管是字義、該字的拼寫,註釋書都有出錯的案例。
而且,有些時候,覺音論師的註出了錯,反而是「疏 ṭika」提供正確的拼寫與詮釋。這也代表著,有一部分的「疏 ṭika」是依據與覺音論師所依據的不同的「古註」。
希望有機會能在此一園地介紹「註」、「疏」、「又疏」的文義切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