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雜阿含1174經》2 :闕文



《雜阿含1174經》我們可以參考:《相應部 35.200經》、《增一阿含43.3經》及《瑜伽師地論》卷91:「復次若有苾芻依四著處…。廣說乃至『螺音狗行』,彼由顧戀利養恭敬,不捨所學,不見是罪,公然犯戒。如是名為第四邪行。」(CBETA, T30, no. 1579, p. 819, a2-25)。
世尊以樹木漂流入大海為喻,說明比丘修行而未至涅槃的八種狀況。
1. 著此岸,
2. 著彼岸,
3. 沈水底,
4. 閡洲渚,
5. 入洄澓,
6. 人取,
7. 非人取,
8. 腐敗」(CBETA, T02, no. 99, p. 314, c16-18)
對此八種狀況的解釋為:
1. 著此岸 (六入處)
2. 著彼岸 (六外入處)
3. 於中流沈沒 「沈水底」。缺解釋
4. 擱淺在沙洲 「閡洲渚」。缺解釋
5. 被人所取 (習近俗人及出家者)
6. 被非人所取 (「持戒、苦行、修諸梵行」而願生天上)
7. 捲入漩渦 (還戒退轉)
8. 內部腐爛 (犯戒,行惡不善法)
經文漏了第三、四兩項未解釋,對於第八項「腐敗」還有另一種解釋:「腐敗寡聞,猶莠稗、吹貝之聲,非沙門為沙門像,非梵行為梵行像」。
從《相應部 35.200經》,七種比喻是:
1. 著此岸 (六入處)
2. 著彼岸 (六外入處)
3. 於中流沈沒 「沈水底」。(喜與貪)
4. 擱淺在沙洲 「閡洲渚」。(我慢)
5. 被人所取 (住於與在家人交際,同歡同憂)
6. 被非人所取 (以願求成為天眾之一而行梵行)
7. 捲入漩渦 (五種欲)
8. 內部腐爛 (某人是破戒者、惡法者、不淨與行懷疑行為者、行為隱密者、非沙門而自稱沙門者、非梵行者而自稱梵行者、內部腐爛的漏出者、惡劣性格者)。
從《瑜伽師地論》可以解讀:
1. 著此岸 (內處)
2. 著彼岸 (外處)
3. 於中流沈沒 「沈水底」。(有所顧戀繫縛其心)
4. 擱淺在沙洲 「閡洲渚」。(於諸所得利養恭敬,耽著不捨)
5. 被人所取 (樂與在家及出家眾共相雜住)
6. 被非人所取 (發起邪願,行於梵行)
7. 捲入漩渦 (退捨正所修學)
8. 內部腐爛 (毀犯尸羅。廣說乃至,螺音、狗行,彼由顧戀利養恭敬,不捨所學,不見是罪,公然犯戒)。
《成實論》卷14〈道諦聚〉的解釋為:
1. 著此岸 (內六入)
2. 著彼岸 (外六入)
3. 於中流沈沒 「沈水底」。(貪喜)
4. 擱淺在沙洲 「閡洲渚」。(我慢)
5. 被人所取 (與在家出家和合)
6. 被非人所取 (持戒為生天上)
7. 捲入漩渦 (退捨返戒)
8. 內部腐爛 (破重禁)。
《成實論》的解釋與《相應部 35.200經》吻合。
最後,我們來檢視《增一阿含43.3經》的翻譯:
1. 著此岸 (身)
2. 著彼岸 (身滅)
3. 於中流沈沒 「沈水底」。(欲愛)
4. 擱淺在沙洲 「閡洲渚」。(五欲)
5. 被人所取 (持此功德福祐,作大國王、作大臣)
6. 被非人所取 (持此功德福祐生天上)
7. 捲入漩渦 (邪疑)
8. 內部腐爛 (邪見、邪治、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相對來說,《增一阿含43.3經》的譯文十分可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