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法友飛鴻 416:「遠離五蓋後,才有能力開始培育七覺支」?



Jiss Ye: 無著尊者說:「遠離五蓋後,才有能力開始培育七覺支。」 ------- Muni Hermit: Jiss Ye:「文中提到: 無著尊者說:「遠離五蓋後,才有能力開始培育七覺支。」 此處,我的看法與無著尊者不同。 我認為:「在開始培育七覺支後,才有能力遠離五蓋。」」 這段文中關於無著比丘的敘述,應該是有些表達上的不完善。 無著比丘在《從比較的觀點看念住的實修方法》p.233明確說到:「《火經》和對應經典的說明證實修習特定覺支可對治遲緩怠昧與擾亂,而這可能是昏沉嗜睡蓋或調悔蓋現起。另一個面向的解說則是有些覺支不應在心遲緩昏昧時修習,而另有些覺支不適於在心受擾動時修習。換句話說,要將所有覺支都具足,必須要連更微細的蓋都完全捨離後方可。如此帶出了修習覺支可循序漸進的印象,個別覺支是依相應的情境而修習,隨著到心愈來愈清淨,直到最終可以建立所有覺支。」 無著比丘這段文中確實說到修習覺支可以對治五蓋,而當昏沉睡眠蓋現起時是不適宜修習「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在掉悔蓋現起心擾動時則不適宜修習「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所以覺支是循序漸進的對治捨離諸蓋後,最後才有七覺支的完整建立。 也就是無著比丘對於五蓋和七覺支的說明,與Jiss Ye是一致的相應於經典。 -------- 蘇錦坤: 2021/12/10 Jiss Ye 這倒是特別,我不知道無著比丘有此說,遠離五蓋之後,才有能力培養七覺支。我跟大剛向他請益時,他並無此說呀? -------- 蘇老師、Muni Hermit 法安: 之前有位師兄提到,無著尊者說:「遠離五蓋後,才有能力開始培育七覺支。」 我猜想這位師兄或許是看到無著尊者於《從比較的觀點看念住的實修方法》~p.223的說法,故而有此一說。 無著尊者於p.229「二、諸覺支和諸蓋」,才又進一步引用《火經》說明諸覺支和諸蓋的關係。 -------- Dear Jiss Ye, 2021/12/11 可能問題出在「培育」兩字的意涵,如果我們避開這兩字,可以看到: p.230 8-11 行:在某些蓋尚未完全捨斷時,顯然某些覺支的修習已開始。這在《相應部》和《雜阿含719經》中的對應經典可見相關說明。 《雜阿含719經》「比丘方便修念覺分時知思惟:『彼心不善解脫,不善調伏掉悔,不害睡眠,如我念覺處法思惟,精進方便,不得平等。』」(CBETA, T02, no. 99, p. 193, c8-11)。 所引的無著比丘的敘述不夠精確,正確該作: 「在捨斷諸蓋之後,才可能『安立』四念住,即是當貪欲和瞋恚等不再現前時,就是進階修習四念住。這進而成為修習七覺支的基礎。」 而不是「遠離五蓋後,才有能力開始培育七覺支。」 ---------- 原文: After abandoning the hindrances, it becomes possible to be “well-established” in the four satipaṭṭhānas, i. e., to practice these at an advanced level where states of desire and aversion etc. no longer manifest. This, in turn, becomes the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ven factors of awakening. 是 'the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ven factors of awakening' 而非 'the basis to practice the seven factors of awakeni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