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法友飛鴻 420:答「『佛學星期一』圖卡編輯小組」小編



敬答「『佛學星期一』圖卡編輯小組」小編:
--------------
蘇錦坤先生您好:
謝謝您對我們這期圖卡內容之補充,讓我們有成長的空間。我們沒有註明在先,造成一些誤解,為此感到歉意。以下是補充:
天台宗之五時八教,代表陳隋之際的佛教史觀,屬於一種判教詮釋學,並不同於現代經過歷史考證的佛教史實。可參考我們院長郭朝順老師所著《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
自八月以來推出的「佛學星期一」圖卡,旨在透過輕鬆活潑的呈現,吸引更多人接觸佛學。內容主要是基礎性、有趣或不常見的知識,稍有別於一般正式課堂的學術講授。且由於圖卡篇幅有限,故難以盡陳整全的觀點;但還是希望能盡善盡美,而這有賴於大眾回饋的寶貴建議。
感謝您的提醒,讓我們日後推出的圖卡更加完善,裨益更多的佛法喜好者。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佛學星期一」圖卡編輯小組 合十
--------
蘇錦坤 答:
  謝謝「佛學星期一圖卡」小編特別留言解釋。其實,我這裡是小眾文化,僅是一些人數不多的佛學愛好者來聽聽我談玄論道。我此處不談禪修境界,也非入理玄論,大都是以「漢譯佛教文獻學」相關的主題,僅是藉貴小組的圖卡來說明「漢譯佛教文獻學」的立場。所以看起來會與「佛學星期一圖卡」小編闡述的宗旨略有齟齬。以下略述我個人的淺見,或許是我「不合時宜」的期待。
 1.「佛學星期一圖卡」以圖卡扼要地解說一些佛教名相與佛教文物掌故,既分享知識,又啟發初學、更能激起青年學佛的興趣,應該繼續編寫,以裨益多方。
 2.既在「有學」之列,訴諸文字,固然容易出錯,但是如果「時時誤拂絃」,而能「引得周郎顧」,也算「功不唐捐」。我也頗多發表論文,錯謬訛誤,在所不免;但是從投稿到發表的過程,一則可以得到審稿老師的評正,二則可以收到讀者的迴響,可以說比緘口不言、當一隻啞羊,來得多所獲益。所以,千萬不要擔心引來評論、偶犯失誤而停筆。如果不是故意顛倒黑白,在網路上激起較多迴響,不是一件壞事。在修行未有成就之前,不論你我,誰敢擔保「言說無誤」?千萬不要斷了學習之路。
 3.我沒在你們園地留言,我是擔心唐突你們的宗旨,也怕敗壞初學的興致,才在我這較少讀者的地方發表議論。
 4.如你所說,「天台宗之五時八教,代表陳隋之際的佛教史觀,屬於一種判教詮釋學,並不同於現代經過歷史考證的佛教史實」,這是歷史的史實,敘述史實應無可評摭。但是「五時八教」講的也是「歷史」,此一「歷史」前有「淨影慧遠」、「慈恩窺基」指其「無根之談」,後有「一代學術巨擘陳寅恪」譏其「蔑視文獻歷史」,故不能於此處草草。
 5.我期待「佛學星期一圖卡」小編捨棄「竹頭木屑」的小器物,而能引進新的知識,如:「《八識規矩頌》是否出自玄奘的議題」、「漢譯支謙《法句經》是源自巴利《法句經》嗎?是尊者法救所輯嗎?」、「彌勒菩薩的造像」、「現存佛教完整的『經律論』文獻的語言種類」、「受戒需三師七證,漢地比丘尼從何處收到比丘尼戒的傳承?」...等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