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無著比丘著,釋自鼐、釋恆定、蘇錦坤、陳布燦、王瑞鄉翻譯,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2013年元月。
《從比較的觀點看念住的實修方法》,無著比丘著,釋心承、劉雅詩、呂文仁翻譯,法鼓文化出版社出版,2020年十月。
-------
有一法友問及「死念」(maraṇassati)與「死想」(Maraṇasaññā)的差別。
--------
sati 是一個多種意涵的字,如果以漢字來比喻,就像「杏仁」、「麻木不仁」、「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子曰『仁者愛人』」、「婦人之仁」等等,同一「仁」字,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涵。
以止觀修習而言,有所謂「死念、觀死亡」(maraṇa-anupassati*, maraṇānupassī),「無常念、觀無常」(anicca-anupassati*, aniccānupassī)。
將「念」作「今 - 心」(見到有人留言說:「接續保持先前的思覺受感而於每個當下(今+心=念)[念}持相續,無有中斷」),也可;但是,用「今 - 心」來解釋「sati」或「anupassati」則不妥。「念」字是「sati」或「anupassati」的「翻譯」,應回到原字去解釋,不應在漢字作拆字解釋;猶如「馬達」不可解釋作「一種器具,能像馬一樣讓你到達你要去的地方」,而應解釋「馬達」為「Motor」的翻譯,然後以「Motor」的原本字意、字源去解釋。如英文單字「kindergarten 幼稚園、幼兒園」,應解釋為此字來自德語,德語 kinder 為英文「children 兒童(複數)」,德語 garten 為英文「garden 園(花園、公園)」,這是此字的英文不拼寫作 kindergarden 的原因。
所以,「隨念」的巴利動詞 anupassati 源自動詞「觀看 passati」,和有強調意味的字首 'anu-'。「隨念 anupassati」的字義是「重複地觀看」或「緊密地觀察」。經典提及「隨念」,通常是為了要描述一種特殊的禪修方法,描述從一個特別的觀點去觀察對象。以身為例,這樣的觀察包括觀身無常(aniccānupassī, vayānupassī),如此也就觀身是苦(dukkhānupassī),或是不可意(asubhānupassī)與無我(anattānupassī),如此也觀身為應捨離的(paṭinissaggānupassī)。
這些不同的形式的「隨念」強調對象如何被觀察﹔也就是說,如同眾多經典所用的,「隨念(觀)」意指緊密地觀察對象的某些特性,例如無常或無我的特性。不過,在此處的經文被觀的特性看起來似乎就是所觀的對象;照字面翻譯,就是「於身觀身」,或「於受觀受」,等等。這種略為特殊的詞句需要進一步的考量。
帖主認為「死念、觀死亡」(maraṇa-anupassati*, maraṇānupassī),應是「法念住、法念處」修習之一。
帖主必需再一次提醒,作為止觀修習次第的「死念、觀死亡」(maraṇa-anupassati*, maraṇānupassī),應有專精於四念住修習的「內觀禪師」指導,不適於拿著「禪修指南」之類的書本或經本自修。
-----
saññā 想,也是多種意涵的字,在此將其限定在「阿含、尼柯耶」的範圍討論。
Kiñca, bhikkhave, saññaṃ vadetha? Sañjānātīti kho, bhikkhave, tasmā ‘saññā’ti vuccati. Kiñca sañjānāti? Nīlampi sañjānāti, pītakampi sañjānāti, lohitakampi sañjānāti, odātampi sañjānāti. Sañjānātīti kho, bhikkhave, tasmā ‘saññā’ti vuccati.
明法比丘翻譯為:
諸比丘!你們如何說‘想’(saññaṁ)?‘認知’(sañjānāti),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想(saññā)。何者是認知?也認知藍(青)色,也認知黃色,也認知紅色,也認知白色。‘認知’,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想’。)
帖主的詮釋是「賦予概念為『想』」,如「手套」是一個概念,將「一個袋子,一端是有開口,另一端是密合,密合那一端有五個小而細長的分叉」;如果見到「手套」的圖片或實物,只能說出「一個袋子,一端是有開口,另一端是密合,密合那一端有五個小而細長的分叉」,而無法說出「手套」或「gloves」,這個人就沒有「手套想」。
有些人無法分辨「藍」和「綠」,也就是,這個人可能將「藍想」和「綠想」混合而無法區別。
修「不淨觀」或「十遍處」(《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CBETA, T26, no. 1542, p. 713, b23))也是「想」的修習。這一類也是應有專精於四念住修習的「內觀禪師」指導,不適於拿著「禪修指南」之類的書本或經本自修。
-----
anupassati
或解釋為「適當地看或觀察」;或解說為「特別模式的注意力,...認知的評估」;或當作「分析的反省」。依據 Sasaki[1992: p. 16],巴利語中的 “anu” 有特殊的強調功能,此處不作「跟隨、隨著」理解,這個涵義在本經文可以用來指向所有修習經驗的過程之特性,在念住修習時顯現出來。依據《清淨道論》642頁,anu-passati 意指重複地並且以多種不同方式觀察對象,也就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對象。
------
1 則留言:
感謝老師費心解答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