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雜阿含64經》的「優陀那偈」 -- 2/2


------
https://youtu.be/CxSiuMMcSGQ ------ 《雜阿含64經》提到世尊歎優陀那偈: 「法無有吾我,亦復無我所;  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 此經的巴利對應經典是《相應部22.55經》,此首優陀那(Udāna)的巴利經文為: ‘no cassaṃ, no ca me siyā, nābhavissa, na me bhavissati.’ 菩提比丘指出,此首偈頌有兩個形式,第一種是「ucchedadiṭṭhi 斷見」的偈頌,第二種是「正見」的偈頌(世尊所說的優陀那)。 第一種是: ‘no c’assaṃ, no ca me siyā, na bhavissāmi, na me bhavissati.’ 意思為: 「我不存在,我所不存在;  我將不存在,我所將不存在。」 這是「死後一了百了」、「死後沒有來世輪迴」的斷見。 世尊所說的優陀那為第二種: ‘no c’assaṃ, no ca me siyā, na bhavissati, na me bhavissati.’ 兩首偈頌的差別為,第一首的「na bhavissāmi 我將不存在」改為第二首的「na bhavissati 它將不存在」;意思成為: 「我不存在,我所不存在;  它(五蘊)將不存在,我所將不存在。」: -------- 如果菩提比丘的論證是正確的,那麼此一優陀那的巴利詞句,在許多巴利文獻版本都拼寫失誤。 ------- 我們來看漢譯的狀況: 1. 玄奘翻譯《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49:「世尊有時為諸苾芻無問自說。或有一類作是思惟,謂 『我不有,我所亦不有;  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 如是勝解時便斷下分結,故知此見能順解脫。」(CBETA, T29, no. 1562, p. 618, a1-4) 2. 玄奘翻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60: 「我不有,我所亦不有;  我當不有,我所亦當不有。」(CBETA, T27, no. 1545, p. 309, c26-27) 3. 玄奘翻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9〈分別隨眠品 5〉:「故世尊說,於諸外道諸見趣中,此見(斷見)最勝。謂 『我不有,我所亦不有;  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CBETA, T29, no. 1558, p. 102, c21-23) 4.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49:「又世尊說,於諸外道諸見趣中此見(斷見)最勝。謂: 『我不有,我所亦不有;  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CBETA, T29, no. 1562, p. 617, c21-23)。 5.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26〈辯隨眠品 6〉:「又世尊說,於諸外道諸見趣中此見(斷見)最勝。謂: 『我不有,我所亦不有;  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CBETA, T29, no. 1563, p. 899, b1-3)。 --------- 上述第一、二項為世尊說優陀那偈頌,第三、四、五項為外道斷見偈頌,可以見到玄奘法師對兩首不同偈頌的翻譯完全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