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中阿含194經》「兩種比丘」



《中阿含194經》:「於是,尊者跋陀和利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何緣,諸比丘等同犯於戒,或有苦治,或不苦治。』」(CBETA, T01, no. 26, p. 748, b22-25)。
尊者跋陀和利此一疑問,在對應經典《中部65經》是:
「大德!他們一再告誡某位比丘的原因是什麼?又,大德!他們不一再告誡某位比丘的原因是什麼?」
---------
僧團會一再告誡這一類犯戒比丘。
A. 《中阿含194經》:「跋陀和利!諸比丘便作是念:『然此賢者數數犯戒,因數數犯戒故,為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疑者,彼為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疑已,便說異異論外餘事,瞋恚憎嫉,發怒廣惡,觸嬈於眾,輕慢於眾,作如是說:【我今當作令眾歡喜而可意。】』見已作是語:『諸尊!當觀令久住。』跋陀和利!諸比丘如是觀令久住。」(CBETA, T01, no. 26, p. 748, c2-9)。
僧團不會一再告誡這一類犯戒比丘。
B. 《中阿含194經》:「跋陀和利!諸比丘便作是念:『然此賢者數數犯戒,因數數犯戒故,為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疑者,彼為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疑已,不說異異論外餘事,不瞋恚憎嫉、發怒廣惡,不觸嬈眾,不輕慢眾,不如是說:【我今當作令眾歡喜而可意。】』見已而作是語:『諸尊!當觀令早滅。』跋陀和利!諸比丘如是觀令早滅;輕犯禁戒亦復如是。」(CBETA, T01, no. 26, p. 748, c14-22)。
--------
在對應經典《中部65經》,與 A 相當的經文是:
A1. 「在那裡,諸比丘如此想:『這位比丘是常犯戒者、常違犯多種戒條者,當他被糾正時,他會迴避,支開話題,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的反應不佳、不順從,不認錯,不說:【我要依令僧團滿意的方式去做。】善哉!請諸位尊者對這位比丘如此如此地調查,不需急速地使這諍訟平息。』跋陀和利!如此,諸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如此如此地調查,不需急速地使這諍訟平息。」
在對應經典《中部65經》,與 B 相當的經文是:
B1. 「此時,諸比丘如此想:『這位比丘是常犯戒者、常違犯多種戒條者,當他被糾正時,他不會迴避,不支開話題,不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的反應佳、順從,認錯,他說:【我要依令僧團滿意的方式去做。】善哉!請諸位尊者對這位比丘如此如此地調查,使這諍訟急速地平息。』跋陀和利!如此,諸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如此如此地調查,使這諍訟急速地平息。」
-----------
基於對應經典《中部65經》的對應經文,漢譯 A. 的「諸尊!當觀令久住。......諸比丘如是觀令久住。」(CBETA, T01, no. 26, p. 748, c8-9),不是「令此犯戒比丘『久住』僧團」,而是「令觀察、告誡『久住』,而不急於了結此一事件」。
漢譯 B. 的「諸尊!當觀令早滅。......諸比丘如是觀令早滅。」(CBETA, T01, no. 26, p. 748, c21-22),是「令觀察、告誡『早滅』,而迅速了結此一事件」。
漢譯 A. 經文「觸嬈於眾,輕慢於眾,作如是說:【我今當作令眾歡喜而可意。】」,「作如是說」四字應作「不作如是說」。
漢譯 B. 經文「不觸嬈眾,不輕慢眾,不如是說:【我今當作令眾歡喜而可意。】,「不如是說」四字應作「作如是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