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佛學問答 91:一次關於對照經典的問答


learner 提到... 2011年10月23日下午1:08 您好,可否請教額外的問題。 《增壹阿含 24.8 經》卷16〈24 高幢品〉:「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汝等三人在此和合,無有他念,乞食如意乎?」阿那律曰:「如是。世尊!乞食不以為勞。所以然者,若我思惟初禪時,爾時難提、金毘羅亦復思惟初禪。若我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滅盡三昧,爾時難提、金毘羅亦復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滅盡定。如是,世尊!我等思惟此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17]為頗有是時更得上人法乎?」阿那律報曰:「如是。世尊!我等更得上人[18]法。」世尊告曰:「何者是上人之法?」 阿那律曰:「有此妙法,出上人法上,若復我等以慈心,遍滿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復如是,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一切中一切,以慈心遍滿其中,無數無限,不可稱計,而自遊戲。復以[19]悲心、喜心、護心,遍滿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復如是,四維上下而自遊戲。是謂,世尊!我等更得此上人之法。」」 (CBETA, T02, no. 125, p. 629, b18-c6),[17]為=等【宋】【元】【明】。[18](之)+法【宋】【元】【明】。[19](慈心)+悲心【宋】【元】【明】,(慈)+悲心【聖】。 我該如何解讀這句話:「汝等頗有是時更得上人法乎?」 明確一點的問題是:如何解讀「頗有... 更得..」? 假如「頗」搭配「乎」成疑問句…,那「有」+「更得」,該如何看待他們的文法關係? 很困擾,謝謝您 … -------------- Dear Learner: 我解題時會繞一點遠路,請你耐心體諒我看此類問題的角度。 首先,我會查《增壹阿含 24.8 經》的對應經典: 1. 赤沼智善,Akanuma, Chizen, (1929, 1986 reprint at Taipei),《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The Comparative Catalogue of Chinese Agamas & Pali Nikayas 》,華宇出版社,台北縣,台灣。 2. Anālayo, Bhikkhu, and Bucknell Roderick S., (2006), ‘Correspondence Table for Parallels to the Discourses of the Majjhima Nikaya: Toward a Revision of Akanuma’s Comparative Catalogue’, Journal of the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Sri Lanka, Volume IV, pp. 215-243. 3. Anālayo, Bhikkhu, (2011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jjhima-nikāya, Vol. 1 & 2,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New Taipei City, Taiwan. 第一本不難找,台北市重慶南路佛哲書局有書,如同我在前文 (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93897884514889&id=100016840620268) 介紹過,如果你想深入閱讀「阿含經」的話,這是一本不能從圖書館借而要親自擁有的工具書。第二本有點難找(只是30頁不到的期刊論文),不過,也許你的阿含老師有此篇論文。第三本更容易了,只要向法鼓山出版社劃撥即有。 1. 列的是(133頁第5行):「M48, M128, MA72」。但是此三經都與「拘睒彌 Kosambi 僧諍」有關,而與此段經文無關。 2. 查 EA24.8,對應經文是「M31, MA185」。我們回到 1., 查閱 M31:「MA185」與MA185:「M31」。如此查核的原因是,赤沼智善此書有時前後不一致,有時數目字排版錯誤,有待訂正。接下來,我們翻到〈補遺〉再查一次「M31, MA185, EA 24.8」,確認赤沼智善是否在〈補遺〉有增刪。你會發現我把「律藏」和「本生經」的資料略去不計,原因相當複雜,本文已經夠冗長了,有機會再另做解釋。資料上還顯示「梵文殘卷」的對應資料,這裡我們就不說了。等將「EA24.8, M31, MA185」進行詳細的對照閱讀之後,你會在 1. 附註EA24.8 是「M31, MA185」的對應經文(更精確一點,應該是『partial parallel參考經典』)。 3. M31 在203-209頁,詳列了「M31, MA185, EA 24.8」此三經的「comparative study 比較研究」。 我們將此三經相關的經文列在一起: 《增壹阿含24.8經》:「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17]為頗有是時更得上人法乎?』 阿那律報曰:『如是。世尊!我等更得上人[18]法。』」(CBETA, T02, no. 125, p. 629, b25-28),[17]為=等【宋】【元】【明】。[18](之)+法【宋】【元】【明】。 《中阿含185經》:「世尊歎曰:『善哉!善哉!阿那律陀!如是汝等常共和合,安隱無諍,一心一師,合一水乳,頗得人上之法,而有差降安樂住止耶?』」(CBETA, T01, no. 26, p. 730, a24-27) 《中阿含185經》與《增壹阿含24.8經》的差別是,在《增壹阿含24.8經》世尊只問一次,是在阿那律自稱證得四禪之後,而《中阿含185經》則在「阿那律自稱三人和諧共處」、「證德四禪」、「修四無量心」、「證四無色定」、「得六通(缺天眼通)」之後,均提此問: 《中阿含185經》:「頗更有餘得人上之法?」(CBETA, T01, no. 26, p. 730, c5-6) 我們看 MN 31(《中部 31經》, Nyanamoli, Bhikkhu and Bodhi, Bhikkhu, (1995),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 (2000 second print.) 301-306頁) 《中部 31經》在提到三人和諧相處之後,世尊問:「Is there any other superhuman state, a distinction in knoeledge and vision worthy of the noble ones, which you have attained?…」,巴利經文與《中阿含185經》 較接近,是在每一階段都問,而且問的是「你們是否已證得其他『上人法』,為聖弟子於知見所應有、應住的『上人法』?」 「上人法」相當於巴利 uttarimanussadhamma,直譯為「uttari上-manussa人-dhamma法」,意為「超出凡人的修證狀態」。 「法 dhamma」為含有多種意義的字,例如: 1. 泛指所有物質、思維、概念。例如 巴利《法句經》279頌: sabbe dhammā anattā 諸法無我。 《中阿含92經》卷23〈3 穢品〉:「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CBETA, T01, no. 26, p. 575, a5-6) 2. 指佛陀教法: 《雜阿含302經》卷12:「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律」(CBETA, T02, no. 99, p. 86, b17-18) 3. 法則、規律: 《長阿含5經》卷6:「如來為世間眼,為世間智,為世間法」(CBETA, T01, no. 1, p. 37, b3-4) 《雜阿含37經》卷2:「有[11]世間世間法,我亦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非我咎也。」(CBETA, T02, no. 99, p. 8, b26-28),[11]世間世間法 Loke lokadhammo.。 4. 外道的教導也稱為「法」: 《雜阿含713經》卷27:「彼諸外道則自駭散,說諸外道法」(CBETA, T02, no. 99, p. 191, b6-7) 5. 行為: 《雜阿含1039經》卷37:「有黑法、黑報,不淨、不淨果,負重向下。成就如此諸惡法者,」(CBETA, T02, no. 99, p. 271, b14-15) 6. 心的思慮對象:心法 《雜阿含46經》卷2:「識色,識聲、香、味、觸、法,是故名識受陰」(CBETA, T02, no. 99, p. 11, c10) 巴利文獻中所呈現的「法 dhamma」的意涵不只此六種。 你的問題:「汝等頗有是時更得上人法乎?」 假如「頗」搭配「乎」成疑問句…,那「有」+「更得」,該如何看待他們的文法關係? 我的看法是:肯定句「汝等是時更得上人法」,加上「頗有…乎」,成為疑問句。 指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修證所得的聖弟子所應有的修證狀態嗎?」經文中的「餘」、「更得」都是與 other 對應,是指「除此之外,尚有…嗎?」 回顧整部經,世尊先關切弟子「是否有(四事)匱乏」,其次關切「是否和諧相處」,再關切「是否每日精進於修證」,最後詢問「修證的目前進度」。 掃葉人 ---------------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2011年10月27日下午7:19 補充說明: 「未證而說證得『上人法 uttarimanussadhamma』」為違犯第四條「波羅夷」(pārājika)戒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