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台語的文讀、白讀

P1090760

版主按語:台語有所謂的文音和語音(或稱為文讀和白讀),以前誤以為文音較為古老、文雅。多讀些書以後,才知道語音較為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與周朝)而文音可能只到隋唐,至於語言的文雅問題,判別標準應該在文章與作者的意圖,字辭無所謂文雅或粗俗。

文讀、白讀的取捨在現代台語裡非常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楚的。例如「不三不四」,台語讀為 ”put-sam-put-sù”而不是”put-sam-put-si”。例如「下雨」,台語讀為”lo 7-hoo 7”而不是”lo 7-u2”。「師公 sai 1-kong 1」與「師公 su 1-kong 1」兩者弄錯可會出人命的。另外以前寫過台語「痛疼 thang3-thiann3」與「疼痛 thiann3-thang3」也是音相似,而意不同,值得注意。

以下請閱讀「半桶師」的解說

以下引自《台語半桶師雜記》

http://hik-u-tw.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html

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台語的文、白讀

大部分的漢語方言計有「文、白」讀,台語的「文讀音」是讀書音,有兮講「孔子白」;「白話音」著是話音,咱以前講號做「土話」。
台語的文讀,參別種漢語方言或者域外譯音共款,敿《切韻》系統字書的音系,基本上計有密切的對應關係。主要的原因是「讀書音」攏是用古早的 (包括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不過主要的是唐宋) 標準語做基礎,納入家己音韻體系的特色而形成兮。
有學者講閩南語系的口語咸讀書音的差別誠大,差不多會使當做兩種的方言來看待;這講了真正確,事實上著是安呢。絕大部分的台語是源自古早的閩南語,當然也無法度避免這囉現象。
台語的語詞,準若 koo7 漢字寫會出 -來 -的,有的是用話音講:
輕可 (khin1 kho2)、解說 (kue2 seh4)、芳花 (phang1 hue1)、正範 (tsiaN3 pan7)
有的用文讀:
精光 (tsing1 kong1)、小寒 (siau2 han5 )、平等 (ping5 ting2)、大方 (tai7 hong1)
有的文、白讀濫咧用:
工會 (kang1 hue7)、相片 (siong3 piN3)、小生 (sio2 sing1)、面霜 (bin7 song1)
有的讀文讀、話音計攏會當 (tang3),當然,我所講 -的是詞義無改變的話詞。
十全 (tsap8 tsng5 / sip8 tsuan5)、流血 (lau5 huih4 / liu5 hiet4)、紅樓 (ang5 lau5 / hong5 lio5)、活動 (uah8 tang7 / huat8 tong7)
有一款較特殊 (su5) 兮,著是同一句話詞,用「文讀」讀,參用「話音」讀,意思著完全無 sang5,譬喻:
大人,tai7 lin5 (稱呼做官兮),tua7 lang5 (成年人)
小人,siau2 lin5 (毋是君子),sio2 lang9 (自我謙稱)
成人,sing5 lin5 (毋是囡仔),tsiaN5 lang5 (有像人款)
老翁,nooN2 oong1 (男性的老大人),lau7 ang1 (結婚真久的翁婿 / ang1 sai3)
重利,tiong7 li7 (注重私利),tang7 lai7 (利息懸 / kuan5)
雨水,u2 sui2 (節氣名),hoo7 tsui2 (天頂落的雨)
流水,liu5 sui2 (流動的水),lau5 tsui (潮水)
合流,hap8 liu5 (無同的思想、行動、學術、習俗等趨於一致的融合) ,kap4 lau5 (水流匯合做夥)
行動,hing5 tong7(行為動作),kiaN5 tang7 (走動)
上天,siong7 tien1 (蒼天),tsiuN7 tiN1 (升天)
傷重,siong1 tiong7 (嚴重),siuN1 tang7 (過重)
先生,sien1 sing1 (敬稱),sing1 siN1 (較早生)
丈夫,tiong7 hu1 (稱謂、翁),ta7 poo1 (男人)
數目,soo3 bok8 (數額),siau3 bak8 (帳目)
我所欲講的是:這寡話詞,毋管做佗一種解說,讀漢文古冊的時,一定是用讀書音。
以上回覆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2010,06,01,07:37pm

以下引自《台語半桶師雜記》

http://hik-u-tw.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05.html

2010年6月5日星期六

回覆「台語的文白讀」等

1. 個人認為,一般來講,話音的形成是比文讀較早,這著。不而過,嘛有例外的情形,理由是語音會失落、會與時勢音或者週邊無 kang5 的語系所影響,若是新的語詞抑是按書面語轉化的口語,著佫較不在話下,比如講:
1.1「邦,封也」、「古讀封如邦」,今仔講「一 hong1 批信」-的,比講「一 pang1 批信」-的較濟。應該會使安呢講 -啦,免過幾年 -啊,「pang1」可能著會失落變「死語」。
「楓、風」兩字 kang5 音,中古漢語計是方戎切。今仔「楓」-字有讀古音「png1、puiN1」像「楓仔 (樹)」;嘛讀文讀「hong1」,像「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楓」。但是「風」敢 pat4 聽人講做 png1 抑 puiN1?其實「楓葉」廈門人嘛有講「hong1 hioh8」,這亦是語音失落的情形。
1.2 「豆乳」,偏漳音本來是講做「豆 ji2」(今仔宜蘭、花蓮、桃園猶真濟人講),今仔絕大部分計講「豆 ju2」,「-i」變「-u」是受時勢音的影響。

論真講起來,「乳」中古漢語「日」紐,若照釋真空《直指玉鑰匙門法》的「日下憑韻」咸章太炎講的「娘日歸泥」的講法是著 -兮,古早的「泥」母,台語話音嘛有讀「l -」,像「南、男、納、黏、念 ……」,「日」讀「j -」嘛可能是受讀書音的影響。王力先生是有講:「說古無日母是錯誤的」(《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1998:21) -啦,毋 kuh8 王氏箸《漢語音韵》嘛講:「舌頭舌上類隔,重唇輕唇類隔,精照互用、匣喻互用,日母字切泥娘,都是因為上古時代這些配對的聲母本來就是同一個聲母」(北京中華,2008:134),毋知佗一個才是伊的結論。不過,箸《漢語音韵》彼段話,差不多箸咱今仔的台語攏會使得著印證。
「佩服」講「配服」是因為台灣國語的「佩、配」sang5 音,阿逐家將錯就錯,講「pue7 服」-的變做「老派、古董」,未要緊啦,橫直「負負得正」,爽著好,這是受週邊無 kang5 的語系所影響 -兮。

高雄陳菊市長早著揢伊的老頭家「郭雨新」講做「kueh4 u2 新」或者「keh4 u2 新」,著是毋 pat4 聽伊講「kueh4 i2 新」。
1.3「查封」讀「查 pang1」、「改進」講「kai2 進」、「見怪」是「見 kuai3」。「封 (pang1)、改 (kue2 / ke2)、怪 (kue3)」這寡話音,拍算亦擋無 -久啊。
2. 「丈夫」我標做「ta7 poo1」,是拍毋著。三個原因我毋知是佗一個,(1) 我做代誌本來著無介頂真,(2) 我慣用漢字,用羅馬字是「有必要的姑不而將」,(3) 我大部分是用母語自然調的思維咧寫文,有時仔會去標著變調。
當然我有佫巡過,不過,嘛定定會落鉤。
拄即 (tsiah7) 我箸
「觸讋說趙太后」內面,佫發見有兩個所在毋著:
(a)「左師觸讋 (龍言) 願見太后」,「左師」我標做「too2-sir1」。
(b)「齊兵乃出」我標做「tse5 naiN2 tsut4-ping1」。
以上回覆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2010,06,04,5:32am2010,06,04,7:21am 的留言。

1樓

曼巴小妮

曼巴小妮

回應 於2010/06/04 19:40

@@"....刀謝被公ㄟthang3-thiann3

回覆 於2010/06/04 20:02
thang3-thiann3 是身體的痛
thiann3-thang3 是照顧、愛惜
弄錯了,算了-我還是留下來繼續教,
不用含笑歸圖了......哭臉

5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下雨 應該是 落雨

台語與佛典 提到...

版主誤刪了一位對「落雨」發表意見的留言,在此致歉。
將Roro的回應作為補償:
下雨,應該是「落雨」,
不是「落雨」,是甚麼?
版主有說不叫「落雨」嗎?
☆台語,可以表現古早个形、音、意,那像是鳥有鳥个形☆
哪一種漢語方言的鳥字沒有鳥个形?
☆有鳥个音 ㄐㄧㄠˋ 鳥个叫聲☆
是哪種鳥叫聲ㄚ?
台語歌「一隻鳥仔ㄏㄠˋ ㄐㄧㄠˋ ㄐㄧㄠˋ」?
☆ 如何是土話? 是中原河洛个土話?或者是閩南个土話☆
一‧是“咱以前講號做「土話」”
沒有不對呵,
偶用錯台語,我阿公都馬糾正說:
「咱『土話』講…」
“俗語”不俗,
“土話”不土,
你想太多了。
二‧版主說過幾百遍,
他只懂他的母語,
不懂閩南的話,
何況是『中原』、『河洛』的話?
版主也寫過:
稱『台語』是『河洛』語,
是窮人認富親戚,
何況『台語』內容豐富,
淵源頗遠,也犯不著『濫邀光寵』
三‧誰有證據“台語”就是“中原河洛”?
在學術上的考證,依「揚雄」《法言》來看,誰是中原正音?台語和此中原正音的關係為何?
台語真的被稱為「河洛」嗎?
在元明清的福建閩南語區,有人用過「河洛」這一稱呼嗎?

Unknown 提到...

多謝版主留下我的意見
我只是個半路出家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夥子
我只是提供個意見參詳參詳
不是筆戰
roro兄不必這麼生氣
鳥的叫聲有點擬音,我只是懷疑台語比較接近原始音,我想妳也沒聽過鳥是叫giu-giu的吧
也許鳥叫聲是ㄋㄧㄠˇ-ㄋㄧㄠˇ^_^
如果大家對母語有興趣
不願意這麼失去我們的文化遺產
多交流並無害處
土話 應該是指這個土地的人講的話
400年前也許是平埔語
在這之前是台語居多
在這之後可能只剩國語 也許吧
感謝我阿公小時候都叫我是 細漢也
不是叫我小土人
請當我胡言亂語 莫須有回應我
多謝版主雅量聽我廢話
我懷疑古早的祖先曾居於中原
因五胡亂華 元清大量殺漢人
從中原往外逃
參詳參詳
有益取之 無益損之
多謝版主讓我發聲

台語與佛典 提到...

1. 版主審核意見主要有兩種原因:有一來自日本用日文發表的意見,不斷貼色情網站廣告,板主不得不加以審核。
有一用英文留下網上賭博網站,不知何故猛在我這小地盤留言號召上網賭博,所以刪除。
2. 除此之外,只要不是出於惡意辱罵,即使板主不贊成此項言論,也會貼出。板主盡最大的度量(這個最大度量可能容量不大)維持此一原則:「即使我不贊同你的意見,也要維持你有說這話的權利。」版主也盡量鼓勵此一原則:「如果你不是有相當的學術成就,請盡量以尊重專家的意見為原則。如果你既不是專家,又相當堅持己見,請你跟我一樣作:『開闢一個自己的部落格』。」
因為在你自己的部落格,你就是上帝,你說了算數,你認為怎樣才是真理,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就是真理。
以上談話是對每一位版友的談話,未針對任何單一個人。

GuoBing 提到...

在敦煌出土的疑偽經《善惡因果經》中有這麼一段提到了師公/師母的經文:

今身作師母鬼語誑他取物者死墮肉山地獄中。……今身作師公或葬埋死人占宅吉凶五姓便利安龍謝蠶壓衰禍誑其癡人多取財物妄作吉凶之語者。如是之徒死墮鐵銅地獄中。(T85n2881_p1381c)

此處提及之師公/師母是從事喪葬禮儀、占卜吉凶、遣使鬼神來誑取他人財物者,而石泰安(Rolf Stein)在他的論文中曾提及,在相對應的藏譯中,師公/師母分別被譯作「bon po / bon mo」,所指的分別是苯教男性與女性祭師,而這些「bon po / bon mo」們在西藏地區所從事的,就佛教觀點來看,其實也幾乎就是上引經文所稱之職業,因此就地緣關係來看,師公是否本來就是指稱藏地苯教祭師之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