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書房夜話 99:《卡拉瑪經》之四:四個安穩處


Jiss Ye :2020/2/18
  我不懂巴利文,只能以外行人的作法,盡量查閱各種中文翻譯資料,但還是無法確定【北傳:中阿含16經】與【南傳:增支部3集66經】的第四個安穩處究竟是在表達什麼意思?
問題(1):第四個安穩處是指【惡有惡報】或【惡無惡報】?
問題(2):在第四個安穩處有提及:『在兩方面都是清淨的。』,是指哪兩方面?
*** *** ***
我所參考的六種中文翻譯資料如下:
--- --- ---
  1. 《中阿含 16 經,伽藍經》:「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2. 「台語與佛典」:「認為惡果只會發生在造惡者,我於一切清淨,這是他所發現的第四安穩處。」https://yifertw.blogspot.com/2008/03/16.html
  3. 莊春江譯《增支部3.66經/給瑟目大經》:『如果惡不落於作惡者,那時,我看見自己兩者都清淨。』這是第四種證得的穌息。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16.htm
  4. 「兩者都清淨」(ubhayeneva visuddh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兩方面潔淨」(purified in both respects)。按:《滿足希求》以「我不作惡,對作[惡]者來說也沒被作(yañca pāpaṃ na karomi, yañca karotopi na karīyati)」解說,但長老認為,兩種清淨比較像是(1)不作任何惡行,(2)以實踐四無量修習清淨的心,這似乎是北傳對應經的旨趣。
  5. 覓寂比丘 翻譯:『假如惡報不會(降臨)在造(惡)者,則我見到(我沒有造惡及惡報不會降臨在我身上)這兩者自己只是清淨的。』這是他的第四種酥息。
  6. 美國舊金山聖地牙哥譚尼沙羅尊者英譯 喬正一中譯:『假設作惡之人沒有惡報,那麼至少我心安理得,無愧於天地,無負於他人』這就是他(她)今生的第四種內心的安樂。
----------------
蘇錦坤 回答 2020/2/19
-----------
菩提比丘的英譯為:
「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是惡,這些事情是該斥責的,這些事情是智者譴責的,仔細感受與觀察,這些事情導致傷害與禍害』,捨斷它們。
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是善,這些事情是無過失的,這些事情是智者讚揚的,仔細感受與觀察,這些事情導致受益與幸福』,著手與持續如此作。」
而本經最後講述的四個安穩住處才有了呼應:
  1. 相信由於善行或惡行有來世有業果,因此在死亡以後,身體毀滅以後,我將因此功德而生天,這是他所發現的第一安穩處。
  2. 認為善行或惡行沒有來世沒有業果,但是在這世上,不管現在或未來,無恨無怨,我保持安全與幸福,這是他所發現的第二安穩處。
  3. 認為惡果只會發生在造惡者,我甚至未想到對任何人作惡,惡果怎會發生在未曾作惡的我身上?這是他所發現的第三安穩處。
  4. 認為惡果只會發生在造惡者,我於一切清淨,這是他所發現的第四安穩處。
卡拉瑪人,多聞聖弟子無恨無怨、清淨無染,此人便尋得四安穩住處。
----------
關則富老師翻譯的四安穩處如下:
  1. 『如果有來世,有善、惡業的果報,則我在身壞命終後將往生善、天界。」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安穩。
  2. 『如果沒有來世,沒有善、惡業的果報,則我救在此世讓自己維持無怨、無害、無惱、快樂。」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安穩。
  3. 『如果作 [壞事] 時有邪惡被作,然而我並未對任何人意圖邪惡;既然我沒有作邪惡之業,哪裡會遭受苦報?」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安穩。
  4. 『如果作 [壞事] 時有邪惡被作,則我看見自己在兩方面皆清淨。」這是他所獲得的第四安穩。
-------------
關則富老師指出第四項的「兩方面」確實有不同的詮釋。菩提比丘解釋「兩方面」為:
  1. 未造惡業而清淨
  2. 修慈、悲、喜、捨而心清淨
--------------
我簡述此經的段落如下:
  1. 卡拉瑪人來見世尊,有些人很恭敬,有些人禮貌上合掌,有些人報上自己姓名,有些人則不發一語。
  2. 卡拉瑪人說,我們見過很多宗師,他們都吹噓自己教導的是真理,而譏笑別人教導的是虛妄。讓我們迷惑、猶豫、疑問而無所適從。
  3. 世尊說,對於互相矛盾、相互指責的教導產生迷惑、猶豫與疑問是恰當的。
  4. 世尊說,不要因這十項的任何一項而信從。
  5. 世尊說,你們認為貪、瞋、癡會帶來不幸、痛苦,並因此而被智者譴責嗎?
  6. 卡拉瑪人說,是的。
  7. 世尊說,你們認為無貪、無瞋、無癡會帶來幸福、快樂,並因此而被智者稱許嗎?
  8. 卡拉瑪人說,是的。
  9. 世尊說,聖弟子離貪、離惱,不迷惑,正知正念,而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10. 世尊說,聖弟子得四安穩處。
--------------
蘇錦坤 回答:
  所以,此經不是說不依一切知識、思索、冥想,而純粹倚賴單純的「經驗主義」。
  雖然經中未明白宣示,學佛應「親近善士、聽聞正法、 如理思惟、法次法向」,學佛者應依止戒、定、慧,學佛者以「佛、法、僧」為歸依。
  此經不是說,摒棄一切而特立獨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