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委副主委岳崇再次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糾正「龍」的翻譯錯誤,「中國文化中的龍與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兩種不同的物像。將龍翻譯成『dragon』,和將dragon翻譯成『龍』,都是錯誤的。建議糾正龍與dragon的翻譯錯誤,將龍英譯為『loong』,將dragon漢譯為『拽根』。」
他在提案中指出,龍與dragon在文化意涵、功能、地位、形像上有著重大差別,「在中國人心目中,龍是司水靈物、通天神獸、吉祥瑞符、人傑與權威象徵、智慧結晶、和平使者,整體上是善、美的象徵,為人類奉獻的基本上是福祐、建設的正能量。西方dragon是噴火怪獸、害人邪魔、英雄反襯、戰禍標誌、恐怖象徵、罪惡載體,整體上是惡、醜的象徵,給人類提供的基本上是災難、破壞的負能量」。
「從形象看,龍頭大、嘴寬、肚細腹小、鱗片平順柔和;dragon頭小、嘴尖、肚粗腹大、鱗甲生硬帶刺;龍家族中,只有『應龍』有雙翼,且只從漢代流行至唐代,比較小,形狀像鳥的翅膀;dragon普遍且一直有雙翼,比較巨大,形狀像蝙蝠的翅膀。整體觀之,龍瀟灑美觀,dragon猙獰醜陋」。
提案並指出,「龍與dragon的相互誤譯,最早可以追溯至四百多年前的16世紀,在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和利瑪竇編寫的《葡漢字典》裡,就有了誤譯的跡象;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其編寫的《華英字典》裡,明確地將龍譯為『dragon』,同時將dragon譯為『龍』。」而長期的誤譯,已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許多西方人不清楚兩者的區別,誤以為中國人崇拜的龍是他們心目中的「怪獸」、「惡魔」;一些不懷好意者,則利用誤譯帶來的便利,將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與dragon相聯繫、劃等號,進行攻擊、侮蔑、妖魔化。
因此,他建議將龍英譯為「loong」,將dragon直接漢譯為「拽根」,「因為英文中已有發『朗』音的意為『長』的『long』,如果用漢語拼音『long』,會造成麻煩,如『長龍』一詞就會譯成『long long』,故給『long』加『o』,成為『loong』;經過多年來的反複討論,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用『loong』作為龍的英譯名。」
此前,在2015年3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2016年3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岳崇也都提交了建議糾正「龍」翻譯錯誤的提案。
1 則留言:
老師您好
「噴火怪獸、害人邪魔、英雄反襯、戰禍標誌、恐怖象徵、罪惡載體,整體上是惡、醜的象徵,給人類提供的基本上是災難、破壞的負能量」
我還以為岳委員在跟大家介紹中國共產黨咧~
開個玩笑,請中共不要認真讓我被自殺。
跟岳委員提個建議,侏儸紀公園裡的恐龍壞壞會咬人,不配使用偉大的「龍」字,
還有保麗龍不環保,有辱龍的名聲,同樣該改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