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賽德克˙巴萊:霧社事件

31

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日本接管台灣的隔年,森丑之助,一位日本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一腿瘸腿,憑著「男子漢」的誠意,進入台灣山區,與台灣原住民對談,記錄原住民族語(台灣原住民各族的族語,森丑之助是最早的記錄者與研究者),測量頭圍,計錄身高、膚色,照相。他與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絕不對原住民贈送禮物,他要求雙方以平等、對等的交友,而不是利誘。1926年7月在搭乘「笠戶丸」輪船從基隆返回日本的途中,森丑之助跳海自殺。為什麼?他生前留下的紀錄,有大量的文辭埋怨從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期1906~1915)以來的「理番政策」,讓祥和友善的高山地區變成了步步殺機的危險地帶。

從森丑之助的悲憤跳海自殺,也許可以看出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o)的憤恨不平,莫那魯道不是沒見過世面,孤陋寡聞、倔強迷信的部落領袖。莫那魯道曾被安排參觀台北市,也被安排參觀東京都,據說,他對在東京都路人可以免費飲用自來水十分詫異。

1930年10月27日,莫那魯道帶領的六個社共有1236名戰士對日本發動戰爭,日本動用了4172名軍警,出動飛機、大砲,使用不符人道的生化毒氣,36天後,賽德克族有267人戰死,290人自殺,五百多人投降。

日本縱容(或慫恿)陶渣社人去襲擊這些投降的老弱婦孺,在此一事件下,216人被殺,剩下298人,搬到「川中島」(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

事件中較震撼的是,日本「番童教育政策」下,兩名能說流利日本話,為「番童教育」模範的「花岡一郎」、「花岡二郎」,選擇跟族人站在一起,而不是效忠「日本軍國」。

PICT006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