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無著比丘在〈《中阿含》比較研究摘要〉文中指出,我們可以從漢巴經典對照閱讀中獲益良多,他引述狄鍾(de Jong)的主張:「沒有任何研究佛學的學生可以忽視如此數量龐大的中文翻譯資料,即使他只對印度佛教有興趣。」1 並且附加一句評論:「沒有任何研究佛學的學生可以忽視印度語系的文獻資料,即使他只對中國佛教有興趣,如此可以避免基於口誦傳承或翻譯訛誤的經典作結論的風險」2 。
溫宗堃也在他的論文中呼應這種觀點:
「漢譯《阿含經》及巴利《尼柯耶》經典,雖然分別屬於不同的部派,因而偶有彼此岐異的經文,但是,由於二者同源自一個更古老的傳承----古上座部,因而也必然擁有彼此共同一致的經文。因為存在著這些共同的經文,我們才能透過漢、巴文獻的比較,來解讀《雜阿含經》裡部分晦澀不明的經文。筆者相信,《雜阿含經》乃至其他《阿含經》,可能尚有不少難解的字詞文句,需要我們藉助巴利經文,來進一步釐清它們的義涵。」3
本文就巴利《小部尼柯耶》《經集》的第一章〈蛇品〉第九經《雪山夜叉經》(Hemavata Sutta ) 4,與漢譯的《雜阿含1329 經》5 、《別譯雜阿含328 經》6 、《義足經》第十三經《兜勒梵志經》7 、《佛說立世阿毘曇論》第四品〈夜叉神品〉8 並列對照閱讀,比對經文的異同,藉此來理解經文的脈落,解讀晦澀難懂的經文,並且試圖「還原」漢譯經典的「本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