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論文簡介 18-3:天、天子與「讚佛偈」 3/4



蘇錦坤,(2014), 〈「讚佛偈」--兼論《雜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異同〉,《法鼓佛學學報》15期,67-108頁,法鼓佛教學院,新北市,台灣。
https://www.academia.edu/10159419/2016_version_Stanza_of_Praise_to_the_Buddha_differences_among_SN_SA_and_SA2_2014_%E8%AE%9A%E4%BD%9B%E5%81%88_%E5%85%BC%E8%AB%96_%E9%9B%9C%E9%98%BF%E5%90%AB%E7%B6%93_%E5%88%A5%E8%AD%AF%E9%9B%9C%E9%98%BF%E5%90%AB%E7%B6%93_%E8%88%87_%E7%9B%B8%E6%87%89%E9%83%A8_%E7%95%B0%E5%90%8C_ ----------- 澳洲昆士蘭大學佛學教授白瑞德(Rod Bucknell)和我提出一個「說帖」: 巴利《相應部》的〈有偈品〉當中〈1 諸天相應〉和〈2 天子相應〉的差別不在經中的主角是「天」還是「天子」;兩者的差別是在經中的主角有名號還是不具名號。 也就是說,巴利《相應部》的〈有偈品〉當中〈1 諸天相應〉的主角,只會稱他為「天」,而不會稱此天的名號。相反的,〈2 天子相應〉的主角,都會稱此天的名號,而不會僅稱稱他為「天」;跟是否為「 a young deva 年輕的天子」無關。 反應在漢譯《雜阿含經》和《別譯雜阿含經》的譯文當中,只要經中有天子名號就不會有「讚佛偈」,只要是不具天子名號就會有「讚佛偈」,(例如,《雜阿含576經》的「讚佛偈」:「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CBETA, T02, no. 99, p. 153, c16-17))。 藉此,我們可以從漢譯《雜阿含經》和《別譯雜阿含經》的譯文,辨認出失散的〈天子相應〉。 https://youtu.be/Ri4wZC0SbM8 https://youtu.be/IkJ8ABYTef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