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7-3::鍾秉潔 Choong Mun-Keat 〈巴利-漢譯比較對巴利文獻研究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Pali-Chinese Comparison in the Study of Pali Suttas", (2004) --3/4



鍾秉潔老師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漢譯經典對解讀巴利文獻的價值,與如何發揮其功能:
  1. 《中阿含15經》(「思經」)與《增支部10.208經》
  2. 《中阿含98經》、《增一阿含12.1經》與《中部10經》
-----------
(1) 《中阿含15經》(「思經」)與《增支部10.208經》:
《增支部10.208經》經文在「所思、所作、所積集之業,若不受報,則我不說其消滅,彼現法或未來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諸比丘!所思、所作、所積集之業,若不受報,則我不說作苦之邊際」,之後接著宣示:
「諸比丘!彼聖弟子,如是以離貪、離瞋、不癡、正知、正念而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元亨寺版譯文)
(「比丘們!那位這麼離貪婪、離惡意、不迷亂、正知、持念的聖弟子,他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莊春江老師譯文,他所編的經號為《增支部10.219經》)
鍾秉潔老師指出下列問題:
  1. 經文正在討論「所作業不亡」時,很突兀地將話題轉到「四無量心」去。
  2. 同時,也突然提到「離貪、離瞋、不癡、正知、正念」的聖弟子。
  3. 列在「十法集」的這一部經,沒有出現與「十」相關的敘述。
《中阿含15經》:「多聞聖弟子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彼多聞聖弟子如是具足精進戒德,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離恚離諍,除去睡眠,無調貢高,斷疑、度慢,正念正智,無有愚癡,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CBETA, T01, no. 26, p. 438, a3-9)。
如下所述地避免上述三問題:
  1. 經文正在「所作業不亡」與「四無量心」之間,提到「多聞聖弟子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彼多聞聖弟子如是具足精進戒德,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
  2. 在「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之後,接著修「四無量心」,顯得循次漸進。
  3. 《中阿含15經》的「十善業」和「十惡業」為與「十」相關的敘述。
鍾秉潔老師認為巴利文獻佚失了這一段經文。
----------
(2) 《中阿含98經》、《增一阿含12.1經》與《中部10經》
鍾秉潔老師認為三部經典的共同部分是古老的核心,相異的多出來的經文,是個部派於後來添加的細節。
-----------
帖主認為:鍾秉潔老師所列的例一和例二,自相矛盾。
所以例二的主張不能成立。

為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