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16-2:蘇錦坤〈《出曜經》研究〉的兩項討論 -- 2/4



蘇錦坤,(2015),〈《出曜經》研究〉,《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2期65-175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此篇論文的篇幅很長,相當於一本小書;感謝《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將全文刊出,讓讀者能一次閱讀全貌。
此處只介紹其中的兩小節,並且稍加補充。
------
5.3.3 「智」與「慧」的解說
第三個例子為〈5 放逸品〉的一首偈頌:
諸有猗權慧,常念於身患,
非事亦不為,應為而不捨,
有念思智慧,永無有諸漏。
第五句「有念思智慧」的詮釋為:
猶如田家子左手執草,右手刈除,智慧之士亦復如是執念堅固,心不移易。智能分別、慧能割斷;識物別真謂之智,暢演玄鑒是謂慧。是故說曰「有念思智慧」也。
在此以巴利經文為例,相當於「智」或「慧」的巴利用字,為「ñāṇa 智」、「vijjā 明、智」、「paññā 慧、般若」。偈頌「有念思智慧」似乎只是一字,而不是「思智與慧」。不管漢譯中「智」與「慧」是對應到那一巴利用字,釋文用「智」與「慧」作不同功能的詮釋,似乎不見於巴利文獻。
這樣的詮釋是出自部派傳承的差別,還是出自翻譯時的解說,或是轉梵為漢的傳譯者所擅加,都有待探討。
----------
我在這一段解釋可以說是「胡言亂語、不知所云」。
由此可見,偈頌解釋最忌單憑漢譯的字面意義去演繹,如此一來很容易犯錯!
其實第五句是「Satānaṃ sampajānānaṃ」,也就是「具念而正知者」。
《出曜經》的翻譯者將「sampajānānaṃ 正知者」翻譯作「智慧」。這樣一來「sampajānā 正知」就具備「智能分別、慧能割斷;識物別真謂之智,暢演玄鑒是謂慧」的功能,恐怕是「過度解釋」了。
此一偈頌相當於巴利《法句經》293頌:
Yesañca susamāraddhā, niccaṃ kāyagatā sati;
Akiccaṃ te na sevanti, kicce sātaccakārino;
Satānaṃ sampajānānaṃ, atthaṃ gacchanti āsavā.
《優陀那品》對應偈頌:〈4 不放逸品〉第20頌(Uv 4.20):
yeṣāṁ tu susamārabdhā nityaṁ kāyagatā smṛtiḥ / akṛtyaṁ te na kurvanti kṛtye sātatyakāriṇaḥ / smṛtānāṁ saṁprajānānām astaṁ gacchanti āsravāḥ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