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11-2:漫談唐.慧琳編撰《一切經音義》  2/3



《一切經音義》,又稱《慧琳音義》,為唐.慧琳編撰,是一部集書,也就是說,除了慧琳自身所編的「音義」以外,其他諸如玄應《眾經音義》、慧苑《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大乘基(後人稱作「窺基」)《法花音訓》、雲公《大般涅槃經音義》只是稍加訂正或未加訂正,而全書收入。
慧琳《一切經音義》,常會標註此處為慧琳所著或玄應所編,這些訊息不完全可靠。近人依據日本抄存的玄應《眾經音義》,發現有一些玄應所標的音義,在慧琳書中被標作慧琳所作;另有一些不是玄應《眾經音義》的內容,在慧琳書中被標作玄應所作。
在我偶爾擔任幾位歐美學者的論文「友善校讀」時,對他們最有助益的是
  1. 提供印順導師的觀點。
  2. 提供慧琳《一切經音義》書中的漢語詞彙資料及古籍文獻。
基於以上經驗,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我想談的是《一切經音義》的缺失。首先,我們必須避免慧琳《一切經音義》書中的「音」及「義」完全正確無誤的假設,書中對於人名、國名的解釋偶有失誤,有時甚至不能當作唐朝僧眾的一般詮釋。慧琳法師是「疏勒」人。
  1. 《法句經》卷2〈沙門品 34〉:
「比丘扈船,中虛則輕, 
 除婬怒癡,是為泥洹。」(CBETA, T04, no. 210, p. 572, a14-15)。
《一切經音義》卷76解釋「扈船」為「將船停止」。
《一切經音義》卷76:「扈船(胡古反。《左傳》『扈人無淫』者,杜預曰:『扈,止也』)。」(CBETA, T54, no. 2128, p. 800, b10)。
「扈船」,「宋、元、明藏」作「戽船」。
也就是說,用一種器具將水從船裡面移出船外。台語稱為「戽水」,這種器具就叫「戽斗」。
可見,玄應法師見到的版本是「扈船」,而不是「戽船」。
這一首偈頌是:
巴利《法句經》369頌:
Siñca bhikkhu imaṃ nāvaṃ, sittā te lahumessati;
Chetvā rāgañca dosañca, tato nibbānamehisi.
「清空此船(中的水),比丘!船(中的水)空了會讓它更輕快,斷除了貪、瞋(、癡),將進到涅槃。」
siñca 是動詞 Siñcati (倒水)的祈使態,所以「戽船」比較正確。
----------
2. 《一切經音義》卷6:「採菽氏(古譯梵語云『大目乾連』,訛略不正;正梵語云:『摩訶沒特伽羅』,唐云大『採菽氏』,俗云『菉豆子』,古仙人號也。目乾連是此仙種,亦名俱利迦,或名拘隸多,或云俱律陀,皆一人之號)。」(CBETA, T54, no. 2128, p. 340, b11-12)。
目犍連,巴利為 Moggallāna, 梵文為 Maudgalyāyana,
《一切經音義》「沒特伽羅」較接近梵語「maudgalyā」,但是後面的兩個音節「yana」仍然沒譯出。所以,說別人翻譯得訛略,自己也翻譯得不完整。
我們就來看綠豆吧。
巴利綠豆為 mugga, 要解釋成 mogga 還是很勉強。
梵語綠豆為 maudga 但是將 Maudgalyāyana 翻譯作「採綠豆者」,就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
目犍連是「古仙人號」,漢譯經典解釋「俱利迦、拘隸多、俱律陀 Kolita」為他父親的名字;巴利文獻稱「Kolita」是他出生的村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