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佛學問答 70:同一首《法句經》偈頌的句數不同




羅良艾問:2019/7/17
請問蘇老師,
〈6 惟念品〉對照表
為什麼
「出息入息念......~......逝不覩生死。」
《出曜經》是三偈
《法句經》卻只分成兩偈呢?
感謝
-------------
蘇錦坤答: 2020/6/22
我打不開你所附的 pdf 檔,不過 T210《法句經》〈惟念品 6〉的最初12句,Cbeta Taiwan 標點作三首偈頌:「
  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7]通利,安如佛所說。
  2. 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
  3.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8]勝,始得終必勝,[9]逝不[10]覩生死。
」(CBETA, T04, no. 210, p. 561, a18-24)
[7]通=適【元】【明】。[8]勝=好【宋】【元】【明】【聖】。[9]逝=誓【宋】【元】【明】,=遊【聖】。[10]覩=顧【元】【明】。
我們怎麼知道這十二句原本是翻譯作兩首還是三首偈頌?
僅憑各版本「大藏經」,我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不過,《出曜經》有「解說」隔開相鄰的兩首偈頌,因此我們知道是標點作三首偈頌:
  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說。
  2. 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日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
  3.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始得終必勝,誓不覩生死。」(CBETA, T04, no. 212, p. 698, b6-c16)。

我們能否因《出曜經》為三首偈頌就認定對應的T210《法句經》偈頌也是三首?
我的答案是:「不行」。
現存各版本的《法句經》有七、八種,其中的對應偈頌可能會句數不同,這是三不五時會出現的狀態。我論文裡解說過此一現象,而一首偈頌用字跟句數的差別,是我們用來追蹤各版本譜系關係的重要線索。
現存各版本《法句經》:(請參考附圖)
  1. 巴利《法句經》
  2. 梵文《優陀那品》(此為其中較完整的一種,梵文《法句經》不止一種,也有可能不是每一種都名為《優陀那品》)。
  3. 犍陀羅《法句經》,已知有三種,內容不盡相同。
  4. 波特那《法句經》
  5. 藏文《法句經》,據說有四種譯本。
  6. 漢譯T210《法句經》
  7. 漢譯T212《出曜經》
  8. 漢譯T213《法集要頌經》
除了我對藏譯完全沒理解之外,漢譯以外的各語言版本的偈頌有終止標誌,可以清楚地判斷一首偈頌的起迄,從而知道它的句數。
那麼,有沒有機會知道T210《法句經》將這12句當作幾首偈頌?
有的,從敦煌殘卷裡頭的「《法句經》寫本」,我們發現他們抄錄《法句經》時,是畫格線的,每行劃分為四格,一首偈頌抄作一行;如是四句偈,就一句一格;如是六句偈,就兩句一組,第一組會超過第一格,第二組從第二格中間抄錄到第三格中間,第三組從第三格中間抄錄到第四格底。
從附圖顯示(伯希和「敦煌遺書」編號 P. 2381),這十二句是抄作三首偈頌的。
但是梵文《優陀那品》是當作兩首偈頌的。
因此,我們似乎也應該將《法集要頌經》的對應偈頌標點作兩首:
  1. 入息出息念,具滿諦思惟,常依次第行,按如佛所說,是則照世間,如雲開月現。
  2. 起止覺思惟,坐臥不廢忘,苾蒭立是念,現利未來勝,始得終最勝,逝不覩生死。
」(CBETA, T04, no. 213, p. 784, b14-20)
-----------------
梵文《優陀那品》15.1
ānāpānasmṛtir yasya paripūrṇā subhāvitā | anupūrvaṃ parijitā yathā buddhena deśitā | sa imaṃ bhāsate lokam abhramukta iva candramāḥ ||
入息出息念,具滿諦思惟, 常依次第行,按如佛所説, 是則照世間,如雲開月現。
梵文《優陀那品》15.2
sthitena kāyena tathaiva cetasā sthito niṣaṇṇo ’py athavā śayānaḥ | nityaṃ smṛto bhikṣur adhiṣṭhamāno labheta pūrvāparato viśeṣam | labdhvā ca pūrvāparato viśeṣam adarśanaṃ mṛtyu rājasya gacchet || 起止覺思惟,坐臥不廢忘, 苾蒭立是念,現利未來勝, 始得終最勝,逝不覩生死。
部落格《終不唐捐》的翻譯:
http://yathasukha.blogspot.com/2011/09/uv15.html
15.1
圓滿地善修習入息出息念,依照次第能勝,按如佛所說,他照耀世間,如雲開月現。
15.2
以安定的身,同樣的以安定的心,不論住、坐、臥,安住於正念的苾芻能得前後勝,已得前後勝,能越死王的視線。

梵文

《法句經》(T210)6 惟念品〉10

《出曜經》(T212)16 惟念品〉26

《法集要頌經》(T213)15 憶念品〉27

巴利《法句經》

15.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說。(1)

入息出息念,具滿諦思惟,常依次第行,按如佛所說,是則照世間,如雲開月現。(1)

 

 

 

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2)

 

 

15.2

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勝,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2)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3)

起止覺思惟,坐臥不廢忘,苾蒭立是念,現利未來勝,始得終最勝,逝不覩生死。(2)

 

15.3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3)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息心常一意,便自致泥洹。(4)

若見身所住,六觸以為最,苾芻常一心,便自知圓寂。(3)

 

15.4

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4)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5)

以有是諸念,自身恒逮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4)

 

15.5

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惱。(5)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地。(6)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應時等法行,得度生死地。(5)

 

15.6

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諸念生死棄,為能作苦際。(6)

比丘寤意念,當令應是念,都合生死棄,為能作苦際。(7)

苾芻寤意念,當令念相應,生死煩惱斷,獲得圓寂果。(6)

 

15.7

常當聽微妙,自覺悟其意,能覺者為賢,終始無所會。(7)

常當聽微妙,自覺寤其意,能覺之為賢,終始無所畏。(8)

常當聽妙法,自覺寤其意,能覺之為賢,終始無怖畏。(7)

 

15.8

以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6 惟念品〉(8)

意常覺悟,明暮勤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25 忿怒品〉(7)

以覺意得應,日夜慕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16 惟念品〉(9)

意常覺,晝夜力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7 戒品〉(7)

以覺意得應,晝夜慕習學,解脫甘露要,決定得無漏。〈15 憶念品〉(8)

意常生覺悟,晝夜精勤學,漏盡心明解,可致圓寂道。〈6 持戒品〉(9)

226

15.9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9)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佛。(10)

若人得善利,而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一心常念佛。(9)

 

15.10

 (9)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法,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法。(11)

若人得善利,而來自歸法,是故當晝夜,一心常念法。(10)

 

15.11

(9)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眾,是故當晝夜,一心當念眾。(12)

若人得善利,而來自歸僧,是故當晝夜,一心常念僧。(11)

 

15.12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10)

為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眾。〈29 廣衍品〉(8)

能知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佛。(13)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佛。(12)

296

15.13

(10)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法。(14)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法。(13)

297

15.14

(10)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歸命眾。(15)

善知自覺者,是瞿曇聲聞,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僧。(14)

298

15.15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11)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念天安般死,晝夜當念是。(16)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戒。(15)

299

15.16

(11)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施。(16)

 

 

(11)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天。(17)

 

 

(11)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恒念身。(18)

 

15.17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一心念不害。(17)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不殺。(20)

300

15.18

 

晝夜當念是,不起瞋恚也。 (18)

 

 

15.19

 

晝夜當念是,常念欲出家。(19)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出世。(25)

 

15.20

為佛弟子,當寤自覺,日暮思禪,樂觀一心。〈29 廣衍品〉(9)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坐禪一意定。(20)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靜慮。(19)

 

15.21

 

晝夜當念是,念持不受塵。(21)

 

 

15.22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空不願無相。(22)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常念空。(22)

 

15.23

 

(22)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無相。(23)

 

15.24

 

(22)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無願。(24)

 

15.25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常念欲出家。(20)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出世。(25)

 

15.26

 

善覺自覺者,是瞿曇弟子,晝夜當念是,意樂泥洹樂。(26)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意樂。(26)

善知自覺者,是能仁弟子,應當於晝夜,一心念圓寂。(27)

3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