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Su, Yuan Chuan 整理:關於「jhāna」、「dhyāna」


======
請參考護法法師《涅槃的高速公路》(http://myweb.ncku.edu.tw/~lsn46/Dharmagupta/freeway/fr77-152.htm)
======
以下貼文引自 Su, Yuan Chuan 臉書貼文    
     「禪那」一詞最初是源自佛教的音譯詞,早期的漢傳佛教經典多由中亞傳入漢地,因此許多佛教音譯詞是從中亞語言的發音轉譯,「禪那」也不例外,它可能是由犍陀羅語的j̄ana音譯,最初多指初禪到四禪的色界定。後來,玄奘認為「禪那」發音與梵語的 dhyāna 發音不符,且音譯無法精確表達本身的意涵,因此將「禪那」改譯為「靜慮」。另外,因為巴利語的 jhāna 發音也與「禪那」相近,所以也有人將巴利語的 jhāna 音譯為「禪那」。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上座部的傳統, jhāna 包含色界與無色界八種定。*2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巴利语的「jhāna」是從動詞 jhāyati 所衍生的名詞,jhāyati 分別可以指做「禪修、專注、思念」或「燃燒」, jhāyati 的字根有兩種說法,分別是 √jhe 或 √jhā *1。根據 Margret Cone 編的《A Dictionary of Pāli》(簡稱DOP)的說明,做為名詞的jhāna也分別可以指「禪定、思慮」或「火、燃燒」*3*4。若將 jhāna 用在禪修上,那 jhāna 意思自然是指「禪定、思慮」,不過印度文化向來有玩雙關的習慣*5,所以在巴利文獻中,可以看到註釋者藉由「燃燒」去詮釋「禪那」的例子。
例如:
《清淨道論》:因為思惟所緣或燒盡其敵對的(五蓋)故為「禪」(Ārammaṇūpanijjhānato paccanīkajjhānanato vā jhānaṃ.)。
 
《普莊嚴》:燃燒敵對諸法,故為「禪那」(Paccanīkadhamme jhāpetīti jhānaṃ)*6
 
因此,護法法師將「jhā」解釋為燃燒是有根據的。不過法師將「na」解釋為障礙的說法就有待商榷,就我所知,中古印歐語利用動詞字根加na變化出名詞算是常見現象,但na放在字尾並沒有「障礙」的意思。為了確認法師的說法,我曾找遍手邊的巴利文獻,連目前被視為最權威的巴利字典DOP也被我翻閱數遍,卻都不見這樣的說法。因此法師將「na」解釋為障礙的說法,只能建議先存疑。
 
會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這陣子一直有人拿法師解釋「禪那」的說法問我。雖然我曾在法師身旁上過課,但當年的我,年幼無知且上課不用功,所以不記得他上課時有這樣說過 (囧)。加上法師已經回尼泊爾,我也無從問起。想了解法師為何這樣解釋「禪那」的人,我也只能建議你們去尼泊爾問他了。(至少我短時間內沒有去尼泊爾的計劃)
 ========
*1 :斯里蘭卡的註釋文獻《Kaccāyana dhātu mañjūsā》(迦栴延界寶函)提到:
18. jhe cintāyaṁ
106 jhā vicintane
這本著作,目前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的藏外文獻都有收錄,但彼此排序跟用字稍有不同,這邊是採用泰國版。另外,DOP僅收錄《Kaccāyana dhātu mañjūsā》中「 jhe」的記載。
*2:在巴利三藏沒有無色禪那的說法,無色禪那(Arūpajhāna)一詞只能在註釋書中找到。
*3:犍陀羅語的「燃燒」與「禪修」也是同個詞,這似乎是中古印度俗語的一個特色。但梵語的「燃燒」與「禪修」則分屬不同的詞彙。
*4:梵語中的dhyāna 是從dhyāyati(意思是to perceive, think, reflect)所衍生的名词,但沒有燃燒的意思,梵語「燃燒」的動詞是kṣāyati 。
*5:我們很難界定印度的雙關語文化正確與否,就如中古印度語言學者KR Norman(1997: 161)所談,西方語言學會認為語源的問題只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印度註釋者的語源解釋卻常有同時提供多種解釋的情況。在我們眼中,也許會認為印度註釋者有些解釋並不正確,但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著着宗教或教化的目的。( We are inclined, in western philology, to believe that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to a question of etymology. In India, however, there was a custom of see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in any word or phrase -the so-called ślesa. So,instead of saying the meaning is either this or that, as we would do,commentators very often say that the meaning is this and that. Sometimes the meanings they give include what we would regard as the correct etymology, but sometimes they are all, from our point of view, incorrect. These are not,however, intended as western-style etymologies, but they have rather a religious,or even mystical, purpose.)
*6:漢傳的善見律毗婆沙也有相同記載:
「...定者善燒,亦言禪師所觀法。」
「何謂為善燒?」
答曰:「極能燒覆蓋。又言:『斷煩惱,亦言見。』」
__
 125. 「禪」的巴利文是「Jhāna 」(禪那),燃燒障礙。「Jhā」意為「燃燒」,「na」意為「障礙」,包括五種遮蓋身心的東西(五蓋即貪、瞋、掉舉、昏沈、疑)。
=======
Su, Yuan Chuan 臉書貼文:
網路上,有人將這段禪那的開示標示為海浪濤濤法師的法語,如果不是誤植那就是轉抄。海浪濤濤本人並不懂巴利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