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名作家楊南郡,27日凌晨因病辭世


以下引自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159292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名作家楊南郡,27日凌晨因病辭世,享壽85歲。楊南郡1931年出生於台南龍崎,1955年畢業於台大外文系,他熱愛登山活動,是台灣古道研究的先驅,對台灣南島語族文化、史蹟遺址、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系統等甚有研究,最著名之一即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
在文學成就方面,楊南郡代表著作為《臺灣百年前的足跡》《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等,也曾獲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年度文學推薦獎、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最高推薦獎,另外還曾獲1999年教育部原住民學術著作漢譯獎及第1屆台灣傑出文獻工作獎。
2014年起,楊南郡因癌症進行治療,2016年8月27日凌晨因病辭世。儘管重病在身,楊南郡仍創作不輟,今年6月與妻子徐如林出版《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一書。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作家劉克襄27日也在臉書上發文悼念,孫大川表示,「經過兩個多星期如櫻花般絢爛的綻放,可敬的楊南郡老師離開我們登山去了,師母和孩子們為他準備行囊,隨侍在側,無盡哀思。」
孫大川寫道,徐如林表示,「8月27日天氣晴朗,楊南郡老師就像他往常登山的習慣,早上4:30就把握清晨的清朗時光,出發了。穿著他最喜歡的登山服,帶著帥氣的領巾,這些都是他生前確認清楚他要穿的。」
楊南郡曾擔任英文教師、外國駐台機構職員,工作之餘熱愛登山,並深入探勘研究台灣南島諸語族文化、古道、遺址研究,孜孜不倦長達半世紀,是國內最富盛名的登山前輩暨古道、原住民調查專家,退休之後成立南島文化工作室,專事譯述寫作、高山文化遺址踏勘與研究。楊南郡文筆流暢自然,博聞強記,考證精微,無論調查報告或創作譯述,均獲各界高度評價。

楊南郡70年代即完成台灣百岳攀登,並開拓許多新登山路線,包括縱走奇萊連峰的卡樓羅稜線,並由奇萊北峰直下次基里溪、自陶塞溪溯登南湖大山、從馬伯拉斯山 北壁直接攻頂、自卑南主峰至大武山連登中央山脈主稜、由小瓦爾溪直登中央山脈東南稜等等,這些空前的路線開發,許多至今仍是絕後的嘗試。

楊索: 【那人那山那些事】 
今日辭世的楊南郡生於日治時代,是戰後的登山家,他陸續完成登百岳壯舉,因而發展出古道與原住民近代史研究專業。楊南郡與原住民長年有深厚感情。去年,布農族頭目感謝他長期研究抗日的大分事件,贈給他「布農族之友」榮譽與HAIFANG布農族名。
我讀過收於《七0年代懺情錄》,楊南郡撰〈燦爛星空下〉,記述民國六十年代百岳縱走熱潮時,他與一位泰雅族老獵人Yiyon Wasao(伊勇‧瓦沙奧)持續二十多年的登山之誼,這是很美的故事。

民國59年,兩人相遇於能高山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天池旁,當時伊勇與外甥蹲踞池邊磨獵刀。楊南郡描寫:「旭日尚未露出山稜,血紅色的朝霞映在如鏡的池面上,在暗紅色的光線下,虯結的臂肌與霍霍的磨刀聲,顯現一股強勁的野性美與生命力。深深的吸引我的腳步。」
這位腼腆誠懇的獵人往後成了楊南郡的嚮導。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楊南郡當過台籍少年兵;伊勇曾是高砂義勇軍決死隊一員,兩人年齡差一截卻非常投合。他們曾於冷雨由奇萊主山縱走尖峭北峰,判斷失誤差點出人命。
但兩人行蹤愈遠、默契愈深。伊勇視楊南郡為摯友,他引領楊南郡行走原住民的中央山脈心臟地帶,包括白石山,以及從無漢人到訪過的東稜泰雅族牡丹神石處,見證祭儀。民國65年,伊勇陪同楊南郡進入莫那魯道與兩百族人最後死守、自殺的馬海僕岩窟,他在岩窟內生起火堆以安慰淒涼亡靈,端坐一小時許為亡靈喃喃祝禱,這一幕頗令楊南郡震懾。
伊勇是性情中人。楊南郡與妻子徐如林婚後去探訪他,他一開心,把園林鴿子全殺了待客。兩人受邀去參加伊勇次子婚禮,當晚伊勇不允許客人住旅館,堅持讓他們睡在婚禮洞房。主人的熱情威力強大,後來楊南郡夫婦與新郎新娘一起睡洞房。楊南郡說:「我第一次感受到伊勇的固執和他對我的厚愛。」
當年的登山隊要帶軍用帆布帳篷、美國軍用睡袋、成套大鐵鍋,嚮導需開路、生火、找水源,必要時奮不顧身保護隊員安全。楊南郡不避諱登山潮中的原住民嚮導因過度負重上下坡,加上長期暴露於高山寒夜而罹關節炎,隊員為示好大量供應酒類使嚮導染上酗酒的登山史暗面,而那個原住民嚮導帶隊的時代早已消逝。
楊南郡攀過人生巔峰,一生山高水長、波瀾壯闊。劉克襄曾形容楊南郡:「在山的險峻與荒涼裡,他卻像是永遠溯河回鄉的鮭魚,快樂而滿足。」如今楊南郡溯流返回天家,85歲高齡離世。他與伊勇會在哪座山呼嘯再會呢?關於山林的故事,弦音不絕,徐如林這支好筆會續寫下去吧!(部分內容參考〈燦爛星空下〉)
~~~~~



上周日,前往探視楊南郡老師,一走進安寧病房,除了和藹的師母,圍繞著老師的是南天書局的魏德文先生,和好幾位來自日本的學者。一方面敬佩於老師的國際學術聲譽,一方面卻也感到汗顏,國家對於老師的成就,實在認識的太少了。
也許是長年行走山林的緣故,老師對生死已然看淡,掛念的只有他所熱愛的台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一見面,就叮囑我要多關注魯凱族石板屋的保存情形。接著又拿出作品《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依然有力地簽下名字,贈送給我,提醒著要更重視台灣的自然文化。
我跟老師說,很謝謝他的一生為台灣山林作了這麼多,卻也感到很慚愧,政府過去無論對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生態與歷史,或是對老師龐大的研究成果,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老師不僅翻譯了日治時期博物學者如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等人卷帙浩繁的史料,更藉由調查寫作,對原住民的文史研究,乃至玉山、太魯閣、雪霸等國家公園的古道與步道修復重建,產生巨大貢獻。直到前兩個月,都還出版新作《合歡越嶺道》,為台灣山林奮戰不懈的人生,令人敬佩!
我答應老師,政府將會更重視台灣山林與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與保存,讓老師的研究成果不會被遺忘,讓每個世代的台灣孩子都能更親近台灣山林與文化根基。
文化部也將建請行政院頒發褒揚令,表彰老師一生的貢獻。
向楊南郡老師致敬!
=========
楊南郡回去巡山了
今早才從深圳回來,
本來想再去探看前輩,
打開臉書,孫大川告知,
前輩從兩個多星期預示著,
自己將如櫻花般絢爛的綻放,
如今已然完成心願,
並決定要樹葬。
上星期去台大醫院探訪時,
我冒昧請示,
能否給台灣登山界後進一些建言,
他當下手寫一遺言。
容我附於此文。
此外,謹挑出十五年前,
撰寫於詩集《巡山》的一首詩,
以示追悼。
那是追溯90年代初,
我們試圖翻越安通越嶺,
追懷鹿野忠雄和拖帶布典的美好日子。
—————————
● 安通越
─追記與前輩楊南郡的海岸山脈行
年輕時,他們薄得只有冒險的身子,總是莽撞地出現。一如畫眉的叫聲流竄於山谷,有時打翻了溪水的光影;有時抽長了枯枝的清冷。
和式小旅館的陽台,置放著空蕩而萎靡的背包,陽光檢視著,發現了疲憊。旅人在男湯裡睡著了,消磨一個早上的慵懶,在1930年代遠揚的冬日。
但我繼續回來,梭巡甬道的陰暗之角。仍然是茶壺的噓氣聲,穿出庭院,化為松樹上靜止的蟬。那長了霉的身軀。
我清楚看到,最後只有攤著的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圖醒著,隨微風略略揚起。那密密麻麻且蜿蜒如山川的等高線,正是戀人髮絲的稠厚、密佈,讓他們繼續辛苦地跋涉,以及跌盪和迷失。
而終於了然,經緯度是鐵窗堅固的柵欄,勢必囚禁他們的青春、中年和老年。這張難以飛越的地圖,只有小旅館的清楚座落,告知著短暫的安穩;以及,必要的,短暫的狂狷。
2002.4.13花蓮安通旅舍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