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維基百科》的「盂蘭經」詞條



《維基百科》的「盂蘭經」詞條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B%82%E8%98%AD%E7%B6%93
------
【《盂蘭經》,又作《盂蘭盆經》,收於大正藏經集部,歷代刻本藏經亦有收錄。譯者題作竺法護,但最早經錄《出三藏記集》中記載為失譯經。本經敘述目犍連為救度落至餓鬼道的亡母,向釋迦牟尼佛請示救度之法,釋迦牟尼宣說於解夏之日,舉辦盂蘭盆會供養眾僧,以此功德救度先亡親人。】
帖主評語:
詞條作「盂蘭經」並不恰當,現存經錄及各版大藏經有「佛說盂蘭盆經」(T685)與《佛說報恩奉盆經》(T686),與其稱「盂蘭經」,不如將此詞條作「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T685)只說「應奉此盂蘭盆」,並未如詞條所稱而「舉辦盂蘭盆會」,也就是說,只於「僧自恣日」具辦「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燈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似乎「床敷臥具」擺不進「盂蘭盆」中?),並未集眾人而聚會、作法會。
《佛說盂蘭盆經》(T685)首稱「大目乾連」(大目犍連),其後則稱「目連」、「目連比丘」,後代流俗甚至稱作「目蓮」了!
------
【版本:
《盂蘭盆經》,《開元釋教錄》題作竺法護譯,《出三藏記集》所載之竺法護譯作無此經名。
《報恩奉盆經》,《開元釋教錄》記載是失譯經。
《經律異相·目連為母造盆》,節錄自《盂蘭經》(行文和《報恩奉盆經》相近,有可能《報恩奉盆經》即是《出三藏記集》所載之《盂蘭經》。據《出三藏記集》所載,《盂蘭經》是失譯經)。】
帖主評語:
以寶唱《經律異相》「目連為母造盆」引自《盂蘭經》的引文來看,此段引文與竺法護譯《佛說盂蘭盆經》(T685)和失譯《佛說報恩奉盆經》(T686)相比,寶唱引文與《佛說報恩奉盆經》(T686)相近,而與《佛說盂蘭盆經》(T685)相差較遠。
仔細審視經文,《佛說盂蘭盆經》提到:「作盂蘭盆」(CBETA, T16, no. 685, p. 779, c18),反而是《佛說報恩奉盆經》(T686)並未提到「盆」字。
也就是說,T685《佛說盂蘭盆經》和T686《佛說報恩奉盆經》很可能是弄混了經名。原先稱《盂蘭經》的經文被安了《佛說報恩奉盆經》的經題,可是本身並未出現「盆」字。而帶有「盆」字的經文,卻被當作《佛說盂蘭盆經》。
原先T685《佛說盂蘭盆經》說大目犍連「見其亡母生餓鬼中」,而非世俗慣稱的「地獄」。
----
維基此一詞條稱:
【《地藏菩薩本願經》也以相似情節為引,但將餓鬼道換為地獄道,稱地藏菩薩前世為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其母親。】
帖主評語:
其實,《地藏菩薩本願經》提到的是婆羅門女「光目」,與目犍連或「盂蘭盆、自恣飯」無關,可以刪去。
----
以寶唱《經律異相》引文、《佛說報恩奉盆經》與《佛說盂蘭盆經》共有的經文來論,「以缽盛飯救母」的是目犍連尊者,經文要在家弟子準備「麨飯、五果、汲灌瓫器、香油、庭(燈、錠)燭、床榻臥具,盡世甘美以供養眾僧」(CBETA, T16, no. 686, p. 780, a17-18)。
並未提到要「造盆」、「準備盆子」、「放到盆子裡」。
經典是說,在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農曆七月十五日),以四事供養完成「結夏」而「解安居」的僧眾。 現在習俗則完全不管『缽和羅飯(pravāraṇā odana,自恣飯)』、自恣日(pravāraṇā 梵語,pavāraṇā 巴利語)與祖先,直接普渡眾鬼了。
-----
圖引自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所蔵,萬暦版《嘉興藏》:
https://dzkimgs.l.u-tokyo.ac.jp/kkz/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