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為了準備一份報告,乖乖地將那體慧的論文從頭再讀過一遍。
這篇論文就討論四個字「如是我聞」,對應的巴利用字是「Evaṃ me sutaṃ」,梵語是「Evaṃ mayā śrutam 」。
「那神」就是要討論漢字「如是我聞」四個字排列起來是什麼意思。
她綜合歐美學者的主張,認為不外下列三種解釋:
1. 「如是我聞」是一句(或一個段落),「一時佛在舍衛國...」等等,是所聞的內容。
2. 「如是我聞一時」是一句(或一個段落),「佛在舍衛國...」等等,是所聞的內容。「如是我聞一時」也就是「一時如是我聞」,指的是「我聞」的時間。
3.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是一整句(或一整個段落),這是「當佛在衛國...時,我如此聽聞」。
---------
我要介紹的是,討論的是漢字「如是我聞」四個字,翻到文章後頭參考文獻列了29個人的論文或專書,其中只有一個 Kuo Liying (郭麗英?)用法文在《法國東方學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其餘都不是華語著作,值得注意的是,「那神」引了一篇《法鼓佛學學報》(2007:241-275)的論文,這是日本著名文獻學者船山徹的論文。她總共引了八位日本學者的作品。
這真是相當難堪、尷尬的局面。
-----
前幾年,有一位台灣法友拿一本《一次完全讀懂佛經》和一本《開始讀懂大藏經》來問我的意見。我說,我是從第一句「如是我聞」就讀不懂。
-----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詞條「如是我聞」(2019/5/18)
如是我聞(梵語:Evaṃ mayā-śrutam[1],巴利語:Evaṃ me-suttaṃ[2]),又譯為我聞如是、聞如是等。通常是佛經的開頭,「我」是指阿難自稱聞道於佛陀。
這篇論文就討論四個字「如是我聞」,對應的巴利用字是「Evaṃ me sutaṃ」,梵語是「Evaṃ mayā śrutam 」。
「那神」就是要討論漢字「如是我聞」四個字排列起來是什麼意思。
她綜合歐美學者的主張,認為不外下列三種解釋:
1. 「如是我聞」是一句(或一個段落),「一時佛在舍衛國...」等等,是所聞的內容。
2. 「如是我聞一時」是一句(或一個段落),「佛在舍衛國...」等等,是所聞的內容。「如是我聞一時」也就是「一時如是我聞」,指的是「我聞」的時間。
3.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是一整句(或一整個段落),這是「當佛在衛國...時,我如此聽聞」。
---------
我要介紹的是,討論的是漢字「如是我聞」四個字,翻到文章後頭參考文獻列了29個人的論文或專書,其中只有一個 Kuo Liying (郭麗英?)用法文在《法國東方學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其餘都不是華語著作,值得注意的是,「那神」引了一篇《法鼓佛學學報》(2007:241-275)的論文,這是日本著名文獻學者船山徹的論文。她總共引了八位日本學者的作品。
這真是相當難堪、尷尬的局面。
-----
前幾年,有一位台灣法友拿一本《一次完全讀懂佛經》和一本《開始讀懂大藏經》來問我的意見。我說,我是從第一句「如是我聞」就讀不懂。
-----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詞條「如是我聞」(2019/5/18)
如是我聞(梵語:Evaṃ mayā-śrutam[1],巴利語:Evaṃ me-suttaṃ[2]),又譯為我聞如是、聞如是等。通常是佛經的開頭,「我」是指阿難自稱聞道於佛陀。
概論
在佛滅後王舍城第一次聖典結集集會上,阿難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講。那些記錄下來的文稿就被整理成為佛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法句經》等等,對於佛法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即是指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在佛滅後王舍城第一次聖典結集集會上,阿難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講。那些記錄下來的文稿就被整理成為佛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法句經》等等,對於佛法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即是指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斷四疑
「如是我聞」,還有四種意思:(一)息眾疑;(二)遵佛囑;(三)息爭論;(四)異外道。
「如是我聞」,還有四種意思:(一)息眾疑;(二)遵佛囑;(三)息爭論;(四)異外道。
(一)息眾疑:阿難結集經藏時,升座說法,大眾頓起三疑:
(1)因為阿難法相圓滿,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和佛一樣,因此懷疑是否佛再活過來?
(2)是否阿難已成佛,才有這樣圓滿端嚴,和佛一樣的相貌?
(3)不是阿難、不是釋迦佛,那麼是否他方佛來這裡成佛?
大眾起了以上三疑,等阿難大聲說「如是我聞」,大眾才消除疑惑。
(二)遵佛囑:遵從佛所咐囑,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陀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回應要請問佛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則為「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3]
(三)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別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四)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詞條「如是我聞」(2014/9/22)
http://zh.wikipedia.org/…/%E5%A6%82%E6%98%AF%E6%88%91%E8%81…
〈如是我聞〉
-----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詞條「如是我聞」(2014/9/22)
http://zh.wikipedia.org/…/%E5%A6%82%E6%98%AF%E6%88%91%E8%81…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又作「我聞如是、聞如是」。通常是佛經的開頭,「我」是指阿難自稱聞道於佛陀。
在佛滅後王舍城第一次聖典結集集會上,阿難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很多佛陀以往的演講。那些記錄下來的文稿就被整理成為佛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法句經》等等,對於佛法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即是指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由於阿難記憶力最強,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他全能記得;但在結集經藏時,阿難是一個初證阿羅漢果的人,其中早已證到四果阿羅漢的有很多,所以如果是由阿難所說出來的經典,一般人都不會佩服的。世尊入滅前曾對阿難表示,須於卷首加上此語。[1]於是用「如是我聞」四字方能息眾疑,故諸經之開卷,皆置此四字。
注釋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者?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大智度論》卷二所載佛入滅時答阿難之問:「佛入滅時,阿難問一切經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聞』等言。」
-------------
Nattier, Jan, (2015). ‘Now You Hear it, Now You Don't: The Phrase “Thus Have I Heard”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In Buddhism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volume 1 (pp. 39-64).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者?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大智度論》卷二所載佛入滅時答阿難之問:「佛入滅時,阿難問一切經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聞』等言。」
-------------
Nattier, Jan, (2015). ‘Now You Hear it, Now You Don't: The Phrase “Thus Have I Heard”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In Buddhism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volume 1 (pp. 39-64).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