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法友飛鴻 216


(1)
親愛的 Yifertw:
  在網路上,讀到一個網友講述他的經驗,他說:「前陣子一個姊姊跟我宣傳佛教。我問她:『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信了佛教跟信仰其他宗教有什麼不同?』這位勸人信仰佛教的姊姊說:『我們的教義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了佛以後,佛菩薩會保佑你,讓你身體健康、學業順利、工作成就。』這位網友(他尚未信佛)說:『不對,佛教的基本教義是苦集滅道,佛教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是講究智慧的宗教。』
  我這裡有三個問題請問你:
  1. 如果你要勸人學佛、信佛,你要怎麼講?
        2. 那位勸人信佛的姊姊有錯嗎?如果有錯,哪裡錯了?
        3. 那位網友有錯嗎?如果有錯,哪裡錯了?
==============
(2)
親愛的 Yifertw:
  前幾天,收到一個朋友的一封電郵,他說:「你別再說你信佛了。你學的都是佛陀批判的思想,你學的那一套不是屬於婆羅門思想,就屬於六師外道,最像是耆那的教導。」
  你說說看,我又哪裡像了耆那教外道了?
============
(3)
親愛的 Yifertw:
  斷斷續續讀了你的部落格貼文,有一個感想累積了很久沒說出來。
  其實,你這樣是在「作學問」,你這不是在學佛,這樣子下去你只是在浪費生命,沒辦法了生脫死。
============
(4)
親愛的 Yifertw:
  不要再呶呶不休,耆那教、基督教、佛教、一貫道、道教、儒教,還不是都一樣,都是勸人向善,只要存好心、作好事,為什麼一定要信仰宗教?
=========
下一張照片是我的回答。
我的回答
==========
Wildkid 提到...
A.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佛教的所謂的善心是無貪、無嗔、無癡。
像清淨道的心所戒,或是大乘菩薩戒那種要求連心都不違犯,惡的念頭都不可以有的戒,這種戒是可以連接奢摩它的,奢摩它要成就要先使五蓋的作用減弱。

奢摩它是善心相續而集中,這又滋潤毗婆舍那,兩者基本上操作方法是一樣但所緣不同而已。

而要無癡則需要如理作意(集因作意、從根源處作意),這絕對需要對佛教教理研究,因為因果說百百種,佛教版的是緣起法、緣生法。

B.信了佛以後,佛菩薩會保佑你,讓你身體健康、學業順利、工作成就。
我會改成學了佛以後,因果法則不會辜負你,如果善心一直相續,樂異熟有較大機會先引發。(如樹倒的譬喻)


C.耆那教、基督教、佛教、一貫道、道教、儒教,還不是都一樣,都是勸人向善。

至於這種講法我都是說 : 我相信你明天會中頭獎,你就會中嗎? 佛教講的善心是無貪、無嗔、無癡。
如果沒有其他對話,大概就會結束對話了。

2017年2月23日 下午5:09
=======
aacdsee 提到...
連佛說了什麼都不研究就要了生脫死..........
這個最好笑

3 則留言:

Wildkid 提到...

A.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佛教的所謂的善心是無貪、無嗔、無癡。
像清淨道的心所戒,或是大乘菩薩戒那種要求連心都不違犯,惡的念頭都不可以有的戒,這種戒是可以連接奢摩它的,奢摩它要成就要先使五蓋的作用減弱。

奢摩它是善心相續而集中,這又滋潤毗婆舍那,兩者基本上操作方法是一樣但所緣不同而已。

而要無癡則需要如理作意(集因作意、從根源處作意),這絕對需要對佛教教理研究,因為因果說百百種,佛教版的是緣起法、緣生法。

B.信了佛以後,佛菩薩會保佑你,讓你身體健康、學業順利、工作成就。
我會改成學了佛以後,因果法則不會辜負你,如果善心一直相續,樂異熟有較大機會先引發。(如樹倒的譬喻)


C.耆那教、基督教、佛教、一貫道、道教、儒教,還不是都一樣,都是勸人向善。

至於這種講法我都是說 : 我相信你明天會中頭獎,你就會中嗎? 佛教講的善心是無貪、無嗔、無癡。
如果沒有其他對話,大概就會結束對話了。




aacdsee 提到...

連佛說了什麼都不研究就要了生脫死..........
這個最好笑

台語與佛典 提到...

Dear aacdsee,

其實第二封和第三封信是相關聯的。
 如果連佛說了什麼、沒說什麼都搞不清楚,
 硬是要依據某一部經、甚至某一句話去了生脫死;
 這跟沒有地圖、沒有 GPS 而行走在巴西雨林裡一樣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