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法友飛鴻 217:再談「正確的 sammā」與「平等的 sama」

犍陀羅《法句經》殘卷

Dear Yifertw:
 你所說的:
對應的《相應部2.29經》的用字是「samaññāto」,意為「著名的,廣為人知的」,也就是說《雜阿含經》的譯者將「samaññāto」譯解作「平等慧」(sammā 平等-aññā 智慧)。如此一來,這個字就要拼成「sammāññāto」,據我所知,巴利尼柯耶似乎未出現過這個字。 菩提比丘譯作「widely known to be a wise man 以智慧著名」。 
 ============== 
王建偉-金暉《校釋》在34頁指出《雜阿含140經》譯作「如實正觀」,對應經典作「yathābhūtaṃ sammappaññāya passati 以正慧如實觀」 《佛光阿含藏》於33頁也作類似的解釋。
其實,sama ≠ sammā


samyak-sabodhi
samyak
sama
巴利
sammā-sambuddhassa
sammā
sama
漢譯
三藐三菩提
正等正覺
正等
平等

應該是不同的字。

        法友   2017-02-26 18:41:52
=========
親愛的法友:

  表面上,sama ≠ sammā 這是兩個不同的字,有各字的字義。 
  其實,sama, samma, samā, sammā,samya 會混雜在一起。 首先,從西元前四百年到西元前二、三十年之間, (sāsana 佛法、佛陀的教法)與(Buddhavacana 佛說)經歷至少三、四百年的口誦傳承, 這是老師反覆唱誦、弟子跟隨的口耳相傳, 這當中從佛陀及佛弟子的「摩竭陀語 Magadha」轉誦成「巴利、半摩竭陀語、Prakrit 俗語」、稍後在梵文規範化及國際化時期(沒錯,現代已有學者主張梵語佛典晚於其他語言佛典)。
  由於老師和弟子都不是出於跋耆國、摩竭陀國、 Kosala 喬薩羅國等佛教區域, 難免發生「水餃」聽成「睡覺」,「包子」聽成「報紙」,「goose」聽成「goods」,「birthday」聽成「bird's day」的情況。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6.html)
  到了西元第一世紀之後,雖然仍有口誦傳承,但是,以文字書寫經律的情況逐年增多。這樣的轉寫並未減少混淆的情形。 以目前發現的出土的手寫佛經抄本來看,有些語言並不標示母音的長短音,所以,「samma, sammā」分不清,有些寫本經常省略重複子音,所以,手抄本顯示「samā」,有可能會是「 sammā」。 
  再加上背錯經文、抄錯字母等等問題,才會有「不見興衰法」被誤解作「不見水潦鶴」的情況。翻譯成漢字以後,又有「以、已、己」不分等等漢字的抄寫問題。


samyak-sabodhi
samyak
sama
巴利
sammāsabodhi
sammā
sama
漢譯
三藐三菩提
正等正覺
正確的、正當的(「八正道」的「正」字)
平等的,正確的,同一的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