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拜訪史明

P1130944 
朋友要去見史明,我當個小跟班。
看到93歲的史明攙著拐杖,在阿忠的照護下,從閣樓走下來。主客一坐定,老先生就說了。
台灣的政治家講政治、政策不夠嚴肅,政治會牽涉到到數十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的生活、經濟與未來,在選舉造勢場合,說笑科,也引導觀眾進入看戲的心態,而不是嚴肅的議題。
在提到為何國際間聽得到台灣獨立的訴求,而聽不到香港追求獨立的聲音,他說:
這是先人為了追求獨立自由已經犧牲了很多性命,不少家庭為此家破人亡,不少人喪失自由、喪失生命,可以說是先民的血淚舖出來的路。
從荷蘭時期的郭懷一,清朝時期的林爽文、朱一貴,日治時期西來庵、噍吧哖、台灣農民組合等抗日行動,國民黨時期台灣境內、境外的台獨訴求;四百年來,台灣為求自主的抗爭從未中斷過,也有不少人的青春、鮮血與生命作為這條路的路基。反觀香港,沒聽說過反抗行動,也沒聽說過那位香港人在英國統治時期要求獨立而喪失生命,在英國人統治下不要求獨立,等中國接手了,香港即使有獨立訴求,也失去其正當性。
我提到,台灣其實是一個熔爐,混有原住民、平埔族、漢族以及相當少數的荷蘭、日本、新住民的血液,史明嚴肅地提醒我,在此時此地,用血統談「民族」非常不恰當。
他也語重心長地批評部分人對「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角色分不清楚,沒有扮演應有的機能。他也認為選舉的訴求太過瑣碎,應從大方向來思考台灣兩百年、三百年的問題:台灣民族的定位問題,非核家園的基調問題,台灣的根本經濟問題。
我們聆聽史明的想法,看著他蒼老、滿布皺紋的面龐,似乎是白內障的左眼、吭嗆有力的語調、清晰的邏輯,與對台灣無怨無悔的熱愛。我也回想自己:過去的生命我追求的是什麼?萬般記教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我此一生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年,我想把這最後的能量用再那一個方向?
我這樣一個豎子躲在群眾裡面為三餐奔忙相比,史明是我的偶像,我總是禁不住景仰這位把一生獻給台灣的人。
=====================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6%98%8E


779
史明
史明1918年11月9日-),本名施朝暉,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台獨團體「獨立台灣會」的創始人,政治立場偏向左派。其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影響台獨運動甚深。

早年事蹟

史明出生於士林(今臺北市士林區),父親林濟川出身潭子鄉頭家厝(今臺中縣潭子鄉),早年留日參與過「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也擔任過《台灣青年》的編輯。母親則出身於士林的施家大戶,五個兄弟中只有他一人從母姓。


1918年,史明(嬰孩時)與父母親合影
史明在唸台北一中時,就強烈表現出反日的情緒,193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唸政治經濟學部。這個科目是台灣殖民時代很少有人選擇的一個科目,他在此幾乎讀遍所有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作家的作品,尤其為馬克思的教義所吸引。大學畢業後,由於執著於自己社會主義及反帝的理想,他在1942年跑到中國,並支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活動。1947年,他組成三百人左右的「台灣隊」。他第一次有台灣獨立的想法,就從這次的中國經驗中萌芽。
史明第一次對中國感到失望即源於中國革命。「我馬上看到中共頂獨裁」,「中共土地改革,我在華北看到過,不但土地拿起來,也把地主殺了,殺了頂慘」。此外,在中國參與對日戰爭時,他也親眼見識到中國人的「漢人種族主義」:中共派台灣士兵往前線當炮灰,對台灣人實施「分化政策」,「叫一個客家人來打福佬人,也叫一個福佬人來鬥一個客家人」。史明從此認定「台灣人不能跟中國人一起」。
1949年底共產黨勝利前夕,史明經過一番輾轉曲折的過程,終於逃離中國大陸,回到了睽違十年的台灣。回台後,看到台灣國民政府的白色恐怖與中共如出一轍,認為漢人系台灣人與中國漢人雖血出同源,但在社會發展上已與中國分裂為不同民族,要解決台灣的問題,唯有台灣獨立一途。於是在1952年,他在台北郊外山上組織了「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準備刺殺蔣介石,未料事跡洩漏,於同年偷渡到日本。

[编辑] 亡命日本

亡命日本以後,為了生活,史明在西池袋開了一家「新珍味」小料理店,賣水餃、燒賣、大滷麵等。史明當時白天在麵店樓下包水餃,晚上在樓頂寫台灣人四百年史,同時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1962年七月台灣人四百年史日文版在東京出版。史明在日本曾與「台灣青年社」的王育德接觸過,認為王育德「才華別具」。不過,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在該組織短期逗留後就離開了。1967年4月,他所領導創立的「台灣獨立連合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參加的團體有:「台灣民主獨立黨」、「台灣自由獨立黨」、「台灣共和黨」、「台灣獨立戰線」和「台灣公會」,但隨即於同年6月因為無法獲得「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和「台灣獨立總同盟」的協調加入,而宣告該組織解散。
該組織解散之後,史明又立刻籌組比較傾向左派陣營的「獨立台灣會」,1967年6月30日正式成立,成員約七十人左右。奉行「主戰場在島內」為圭臬,積極從事島內的地下工作和群眾運動。和該會相關的台獨案件至少包括1967年的顏尹謨案、1974年的鄭評案、1983年的盧修一案、以及1991年的陳正然案。該會同時也出版《獨立台灣》這份刊物,並在刊頭下清清楚楚地標明其為「台灣人民解放革命陣線機關誌」。

[编辑] 《台灣人四百年史》

除了上述的政治運動以外,史明也花了相當精力在台灣史的資料收集和撰寫上,他前後用了十年的時間,以日文寫成《台灣人四百年史》(東京:音羽書房 1962)一書,是站在台灣人立場所撰寫的第一部台灣通史著作。這本屬於台獨陣營的台灣史鉅著後來以中文出版了《台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Calif.:蓬島文化公司 1980)一書,並在1986年以英語出版了屬於節錄版的《Taiwan's 400 Year History: The Origins and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and People》(Washington, D.C.:Taiwanese Cultural Grassroots Association)一書。史明最重要的史觀,在於強調應該以台灣人勞苦大眾的立場,來觀察台灣社會各個階段的形成發展。也就是說他雖然排斥中共,卻從未放棄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為了這本書的寫作,史明跑遍了日本國會圖書館以及東京都立日比谷圖書館蒐集和台灣有關的史料,在該書(日文版)的前言裡,他這樣表示:「我們台灣人對於自己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發展史頗疏於認識,可以說,幾乎完全不知道。……因為這樣缺乏對台灣歷史發展的認識,所以我們台灣人當中的一部份人(特別是知識份子)的台灣人意識,必然的帶有濃厚的脆弱性。」而類此的缺點造成台灣「無法擺脫四百年來的外來殖民統治」。
史明把二二八事件當做是台灣人獨立意志的表達,視台灣史與長期殖民統治為一回事,所以和獨立的追求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他這本《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地下版本於1980年代末期引進台灣後,對二二八以後出生之年輕一代「台灣意識」的覺醒,有著相當程度的貢獻。

[编辑] 1990年代的返鄉

在台灣民主化以後,被稱之為「最後一個黑名單」的史明,也於1993年回到故鄉,他一面發展組織,成立「台北愛鄉會」、「高雄愛鄉會」等基層組織,另一方面也風塵僕僕地繼續推展「獨立台灣會」的政治理念和鬥爭路線。
史明自回到台灣後便重新將獨立台灣會轉回島內。1994年2月1日獨立台灣會台北總部正式成立,1995年7月31日獨立台灣會於台中設立聯絡處,1995年3月29日「獨立台灣會」台北宣傳車隊正式成軍,每週六、日下午利用打鼓車隊宣揚台灣獨立和台灣民族主義,持續至今從未間斷。並於1996年至1999年設立台灣大眾地下廣播電台。
史明除以台灣大眾電台作為宣傳工具外,並且多次舉辦營隊推廣台灣獨立革命意識,在2005年3月中國片面通過反分裂法之後,活動更為積極,除與台大學生於台大校門口發起長達十四天之靜坐活動表示抗議之外,並且於江丙坤連戰出訪中國時主張以更為激進之方式進行抗爭[來源請求],而得到正反不一的評價。
史明並且提出兩條道路的台灣獨立路線以及台灣獨立運動的工作方向,即「體制外革命路線」與「體制內改革路線」,表示「體制外革命路線與體制內改革路線是獨立運動的一體兩面」,台灣獨立運動的「二個工作方向」,分為島內的改革與革命的「島內工作」與國際關係上與美日結盟的「國際工作」,以實現台灣的「完全獨立」。並且表示自己「一心一意為台灣,老老實實做獨立,一切行動對歷史交代。」此外,史明從不願意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統治權,他至今唯一一次使用中華民國身分證投票是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時投給了陳水扁。
2007年12月16日,史明抱病蒞臨台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參選人林志嘉競選總部成立大會。[1]
2009年4月22日,帶領「台灣獨立宣傳車隊」,與「公投護台灣聯盟」蔡丁貴所舉辦的「不爽,出來行」的活動,由恆春行腳到台北。隨即參加五一七大遊行活動。

[编辑] 史明主要著作

  • 1962,台灣人四百年史。東京:音羽書房。
  • 1974,台灣人四百年史。東京:新泉社。
  • 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上、下)(平裝普及版)。San Jose,Calif.:蓬島文化公司。
  • 1992,民族形成與台灣民族。東京:Taiwanese Cultural Grasroots [sic] Association。
  • 1993,台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東京:Taiwanese Cultural Grassroots Association。
  • 1996,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台北:前衛。
  • 2001,台灣民族主義與台灣獨立革命。台北:前衛。
  • 1986. Taiwan's 400 Year History: The Origins and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and People. translated by Kuo-tsi Tai. Washington, D.C.: Taiwanese Cultural Grassroots Association.
  • 2003,西洋哲學序說。台北:記憶工程。
  • 2005,台灣人四百年史(日文)。台北:鴻儒堂。
  • 2007,民主主義。台北:黃敏紅。
  • 2007,台灣要獨立,台北:黃敏紅。

[编辑] 參考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 陳銘城,1992,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 Geoffroy, Claude,1997,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45年以後的發展,黃發典譯。台北:前衛。
  • 黃英哲,1991,堅持信仰、貫徹行動,繼續與國民黨戰鬥:《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史明,見黃英哲,扶桑書劍記,頁25-32。台北:前衛。
  • 史明,1990,一位台灣人的幻滅與追尋。新潮流評論 15:4-11。
  • 吳明勇,1994,戰後台灣史學的「台灣民族論」:以史明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 吳明時,1998,邊緣台獨的「構框」與運動參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許維德,2001,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響:戰後海外台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 17:99-155。
  • 葉博文主編,2001,荒野孤燈:史明。台北:史明教育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