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法友飛鴻 403:部落格《台語與佛典》的「法友飛鴻」


----------
2008年12月31日有一位法友在另一個園地公開地提出問答,他並且鼓勵我也公開發表我的對答。這些問答反映一般人對某些佛教議題的理解,可以供老宿與新學參考。(內容如下)。
陸續下來,我整理一些師友不涉及隱私的往來問答,在我個人的部落格《台語與佛典》登出,總計有 415篇,賦予「法友飛鴻」編號的有四百篇。
------2008年12月31日一位法友提出的問答------
簡單的佛教基礎部分問題解答:
  1. 正統的佛教徒應該是曾經受過皈依的,有皈依證,上面有你的法號。
  2. 看到佛像正確的"五體投地禮"其實名稱叫做"頂禮",即是向佛菩薩打招呼告知佛菩薩說我到了!不方便時問訊可方便只有做一半,不跪地也行。
  3. 正統ㄉ佛教是不燒香及金紙的,但為方便眾生也有很多佛教寺院(稱"廟"的其實就不算佛教是道教)行方便法門讓人拿香向佛問安。
  4. 燒金紙的動作是在把冥幣送給陰間的眾生,佛菩薩並不需要所以正統佛寺是不會看到燒金紙的動作。
  5. 您家中供奉的佛像如果是媽祖廟分靈而來,就不是正統的佛教佛像而是道教。
  6. 正統的佛教徒應該供奉的是三聖佛像,中間是阿彌陀佛,左右分別為普賢及大勢至菩薩,並且三聖佛像是沒有所謂開光儀式的。
  7. 媽祖廟都說是~廟~,所以祂是道教神祇。
  8. 佛菩薩是早已經脫離六道輪迴的眾生,神祇是身在六道中的天道眾生還是有機會輪迴的,但因為天界眾生通常都是福報非常大的眾生,就算我們輪迴幾百世,天界眾生也還在那一世,所以會感覺天界是永遠不死的。
  9. 尚未皈依過就不算佛教徒,但皈依證其實就只是佛教的身分證,所以就算沒有皈依也不代表不能修行佛法,不用太在意。
-------------------- 我的看法是: (1). 「皈依」雖是「跟隨佛陀的教導去學習」的第一步,可是學問頗大。我們暫且將「禪宗」的自性三皈依擺開不談。皈依是皈依佛,(是皈依釋迦牟尼佛呢?皈依十方三世佛呢?還是皈依自性清淨佛?)。皈依法,(是皈依大藏經收存的法?皈依一切 善法呢?還是皈依一切法?)。皈依僧,(是皈依一切聖賢僧呢?皈依「依世尊正法、律出家」的一切僧呢?還是只要現出家相,剃光頭、穿『法衣』,我就皈依?) 當年我歸依時,師父告訴我:「皈依一佛,佛佛道同,即是皈依一切佛,皈依一法,萬法歸一,只要行得透徹,就能開悟解脫,皈依一出家人,只是儀式,實際上形同歸依所有佛法下的出家人。皈依,不是按時恭敬禮拜供養而已,而是親近、聽聞佛法,隨師而學。」近年有一法師,認為皈依不是一個形式,而是每月要皈依,每月要隨師、依法而學習。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7 淨行品〉:「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受持淨戒,當願眾生,具足修習,學一切戒。」 (CBETA, T09, no. 278, p. 430, c27-p. 431, a3) 所以,皈依了,法師給你「皈依證書」,上面有歸依日期、法師給你的法號,這是激勵向善,一樁好事,可是皈依的重點在「隨佛而學」,不是在那張證書上。更不能用有無皈依證書來檢驗是否為「正統的佛教徒」。那些自十七世紀以來,深入台灣高山幫助台灣原住民、教化台灣原住民,保存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物、傳承和語言。見到「金曲獎」每位得獎的原住民上台領獎總不忘感謝主,他們是應該感謝主的恩典,我們這些「正統的佛教徒」啥事也沒做。 再往前說,在古印度佛教未傳到中國時,在家信眾受三皈依,並未給皈依證書,難道這個源頭不是「正統的佛教徒」,而傳到台灣來的徒子徒孫,反而成為「正統的佛教徒」?在佛教初傳到漢地時,據我推估,從漢朝到宋朝,也沒給什麼法號、證書的,難道這些老祖宗不是「正統的佛教徒」,而傳到台灣來的徒子徒孫,反而成為「正統的佛教徒」?
---------- (2). 「五體投地禮」不稱為「問訊」,而是「頂禮」。一般出入寺院禮節,有「合十」、「問訊」、「頂禮」三種禮敬的方式。雙掌合十,應該都知道,如果不方便時,立單掌也可。只不過在家人不合適向出家眾立單掌致意。手上拿著經書時,合十的方式不一樣喔。「問訊」為雙掌合十,鞠躬致敬,身體仍然站立(鞠躬嘛),拜下時合十的雙掌在身體立直時,舉至眉心同高(我都是輕觸眉心),再放下回復合十的姿勢,雙眼注目行禮。這也一樣,手上拿著經書時,合十的方式不一樣喔。「頂禮」則是問訊彎腰到底時,屈膝手依次往前申,像 Orz 的圖形一樣,頭觸地行禮,兩掌上翻,手心向上,起立時,順次序還原到「合十」姿勢。
當年在南投縣水里蓮因寺,可是被皈依師懺雲法師善巧地帶我拜了上千次呢!因為雙手、雙腳、頭觸地作禮,所以稱為五體投地。禮佛時觀想佛立於雙手之上,禮師時,觀想古印度摩足之禮,但是不要真的去伸手摸腳。(特別是女眾,千萬不可摸足,這是違反師父守戒的規矩)。
藏傳佛教做的是「大頂禮」(不是 Orz 的姿勢,而是全身平趴在地上)。頂禮是不拿經書的,所以事先要請人代拿,或把經書安放妥當再頂禮。
總之,這三個姿勢(合十、問訊、頂禮)是古印度一般的行禮方式,也不限於佛教行使。行禮主要在個「敬意」,敬意、誠意不足,行那一種禮都無意義,敬意足了,要考量對方的習慣,如歐美人士對亞洲婦女來個吻頰禮,不是很尊重對方;在非洲部落,如果你跟對方來個擦鼻禮,你老就可能會送命囉…. 《雜阿含92經》卷4:「今於沙門瞿曇所謙卑下下,欲接足禮」(CBETA, T02, no. 99, p. 24, a14-15)
---------- (3). 「正統的佛教」是「燒香」但是「不燒金紙的」。「不燒金紙」請參考另外一篇貼文「金紙」。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08/12/20081231.html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_10.html
佛教寺院是燒香的,寺院裡所領的職事,有「香燈師」一職,主要是佛前供燈、燃香,以及一般的清理工作。為什麼燃香呢?因為印度地處溼熱,燃香可以降低濕度、排除廢氣,古代中國富貴人家也燃香,當然不是宗教的理由,只是排除廢氣、除濕而已,古時候也和今天的「香精療法」一樣,認為燃燒那些名貴的香料能夠去邪治病。燃香供佛和佛前供花一樣,只是把我們認為珍貴美好的鮮花、名香,在佛前裝飾,表達自己的敬意,佛菩薩是不需要你供養這些的,這也是培養凡人善根的一種方便。 不過,以現代的觀點來看似乎可以不需要供香。我有一位朋友母親因為肺癌去世,他母親既不抽菸,又多年沒下廚房煮食,怎會罹患肺癌?後來我這朋友推測,他父親死後,母親總是燒了滿屋子香,祈求父親能得到功德。印象中,他從國外返台探望母親,總是在煙霧瀰漫的客廳中祭拜父親的靈位。因此市面的香大都加了一些處方,能夠煙多、不會燃燒太快、又不易熄滅、又要成本低廉,在身體健康是有顧慮的。(大家會在意食物、飲料,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是否危害健康,卻忽略了吸到肺部裡去的是否有毒,哈哈,總是掛一漏萬)。這也不是買高價的、品質好的香來燒就能解決問題。為了避免空氣污染與節能減炭,其實,還是不要燃香供佛吧,只要一瓣馨香,心誠則靈咧...
《妙法蓮華經》卷5〈17 分別功德品〉:「 又於無量劫,而供養此塔, 華香諸瓔珞,天衣眾伎樂, 燃香油酥燈,周匝常照明。」 (CBETA, T09, no. 262, p. 46, a10-12) 《諸經要集》卷19:「如《僧祇律》云: 『若是大德病者,應在露現處上好房中,擬道俗問訊生善。瞻病人每須燒香燃燈,香汁塗地供待人客。』」(CBETA, T54, no. 2123, p. 176, c17-19)
---------- (4). 已經回答了,請參考另外一篇貼文「金紙」。
---------- (5). 「正統的佛教」,你指誰是「正統的佛教」?誰不是「正統的佛教」?這又回到三皈依的問題來,皈依佛,(是皈依釋迦牟尼佛呢?皈依十方三世佛呢?還是皈依自性清淨佛?)。皈依法,(是皈依大藏經收存的法?皈依一切善法呢?還是皈依一切法?)。皈依僧,(是皈依一切聖賢僧呢?皈依「依世尊正法、律出家」的一切僧呢?還是只要現出家相,剃光頭、穿『法衣』,我就皈依?) 誰是「正統的佛教」?標準怎麼訂?誰來訂?誰有權力訂?誰有公信力訂?為什麼只准你拜佛祖?我就不能拜?你又沒有像肯達基或麥當勞去註冊,為什麼只准你稱「正統的佛教」?不許我稱「正統的佛教」?
---------- (6). 「正統的佛教徒應該供奉的是三聖佛像,中間是阿彌陀佛,左右分別為普賢及大勢至菩薩」,可能這位法友沒到過日本奈良東大寺,中間本尊是毘盧遮那佛,兩旁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或者可以到嘉義縣竹崎鄉香光寺和台北市龍江街慧日講堂,中間本尊是釋迦牟尼佛,兩旁是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我想還有禪寺,只擺一個「以戒為師」、「續佛慧命」而不擺佛像的。 國外還有泰國佛寺、緬甸佛寺、韓國佛寺、日本佛寺、越南佛寺、藏傳佛寺與錫蘭佛寺,例外還很多,恐怕不能這樣講咧...
---------- (7). 「媽祖廟都說是~廟~所以祂是道教神祇」,沒錯,媽祖廟嚴格來說不能說是佛教,可是有一些媽祖廟,固定某些時候都有在家人去讀誦「心經」、「普門品」,這個動作能夠因為它在佛寺中讀就是佛教活動,在土地公廟、媽祖廟讀,就不是佛教嗎? 另外佛教也不是一概就稱為「寺」,有稱「院」的,如新竹市「淨業院」,有稱「蘭若」的,如嘉義市「妙雲蘭若」,有稱圖書館的,如新竹市「無量壽圖書館」,有稱精舍的,如新竹市,印順導師創建的「福嚴精舍」,有稱講堂的,如台北市龍江街的「慧日講堂」,有稱小築的,如印順導師早年在台北市天母的「報恩小築」,恐怕列舉不完,最主要還是從主尊、住持與日常的講法、法會來判斷吧?
---------- (8). 「神祇是身在六道中的天道眾生還是有機會輪迴的」,在信仰自由、尊重其他宗教的前提之下,去評論別的宗教的某某神,就是相當我們宗教的那一個位階,這是破壞和諧、毫無意義的爭論。
我曾遇見一位印度人,他說釋迦牟尼是濕婆神的第七個化身,在印度教的歷史上,濕婆有十幾次化身,與其信任其中一個化身,到不如去了解在這之前,釋迦牟尼之前兩千年,印度即有的宗教教導。
我聽了十分刺耳,怎麼可以把我信仰的宗教的人物,抓去你們宗教裡出公差呢?
(9) 已經在 (1) 討論過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