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書房夜話 134:台語與佛典


漢地在後漢、三國時候開始翻譯佛經,我們不能說當年漢地講的是台語。我們應該說在今日各地「漢語族」的語言,諸如客家話、廣東話、上海話、常熟話、昆山話、無錫話、泉州話、漳州話、潮州話、台灣話當中,以台語為較接近「古漢語」。舉例如下:
  1. 佛經常寫「安隱」,而非「安穩」;「隱」、「穩」兩字,台語讀音相同。
  2. 佛經常出現「洋銅」,這不是「外國進口的銅」,而是「熔化的銅」。台語「洋、羊、熔、溶」同音。《長阿含30經》卷19〈地獄品 4〉:「洋銅灌之」(CBETA, T01, no. 1, p. 122, c29)。《中阿含64經》卷12〈王相應品 6〉:「以沸洋銅灌其口中」(CBETA, T01, no. 26, p. 505, c14-15)。《法句經》卷2〈利養品 33〉:「吞飲[31]洋銅」(CBETA, T04, no. 210, p. 571, c26)。[31]洋=鎔【宋】*【元】*【明】*。
  3. 「般若」即是「paññā」的音譯;台語讀「般若」為「paññā」。
  4. 「火葬 jhāpita 闍維」、「Ajātasattu 阿闍世王」,台語讀「闍」字為「jha, ja」。
  5. 台語「阿含」讀如「a-gam」,與「āgama」接近。
  6. 台語「迦葉」讀如「kia-siap」,與「kyassappa」 讀音接近。
  7. 台語讀「佛」字為「but」,與 buddha 讀音接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