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出版社《敦煌語言文獻研究》,89頁,黃征 |
版主發現部分名家出版社的書,雖然同一篇文章百分之九十都是繁體字,卻有簡體字此出彼沒,全無章法可尋,不知問題究竟是出在作者混用、校對者失校,還是出版社的質量管制已經亂了套。
以北京大學出版社《佛經漢譯之路:《長阿含大本經》對勘研究》而言,這是曾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的金絲燕(法國)與法國索邦大學哲學博士「法寶法師」合著的一本書,雖然全書以繁體字排版,「譯、译」、「與、与」並列,「長阿含、长阿含」並稱,讀起來彆扭。此書22頁18行:「(法天)與与施護、天息灾各譯所带梵本佛經」,正確應作「(法天)與施護、天息災各譯所帶梵本佛經」,可見校對過程相當疏漏。此書在漢巴經文對勘之前所敘述的漢地譯經人物與文獻,謬誤、字體錯亂、訛字連篇累牘,蔚為奇觀,真是怪事、怪書。
浙江大學出版社《敦煌語言文獻研究》,作者黃征教授為敦煌學大家,此書處處珠璣,讓版主我學習了不少他的創見。全書唯獨 89-102頁〈魏晉南北朝俗語詞考釋〉一文,简体字與繁體字混雜,以 89頁來說,用了 10 個「這」字,三個字用「这」,七個字用「這」;「呂、統、給、東、著」排成「吕、统、给、东、着」,雖說未造成文意誤導,但是,以一本講俗字、正字、錯字、古今字、缺筆字的書,用字不規範總是一大遺憾。
在查閱資料時,翻檢了「季羨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記校注》,該書271頁提到四次「宋雲」,有一次就寫作「宋云」。(樓主手上用的是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版)。
浙江大學出版社《敦煌語言文獻研究》,作者黃征教授為敦煌學大家,此書處處珠璣,讓版主我學習了不少他的創見。全書唯獨 89-102頁〈魏晉南北朝俗語詞考釋〉一文,简体字與繁體字混雜,以 89頁來說,用了 10 個「這」字,三個字用「这」,七個字用「這」;「呂、統、給、東、著」排成「吕、统、给、东、着」,雖說未造成文意誤導,但是,以一本講俗字、正字、錯字、古今字、缺筆字的書,用字不規範總是一大遺憾。
在查閱資料時,翻檢了「季羨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記校注》,該書271頁提到四次「宋雲」,有一次就寫作「宋云」。(樓主手上用的是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