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度論》也是相同的次序,「身證、見到、信解脫」是在阿羅漢之下、阿那含之上。
《三法度論》提到的次第是:「信行、法行、信法俱行」是第八階,「見諦」是第七階,往上是「家家、薄地、一往來、信解脫、見到、身證、慧解脫、俱解脫」。
《中阿含127經》「身證、見到、信解脫」則是移到「法行」之上、「家家」之下,尚未達到「向須陀洹」。由此可見現存漢譯《中阿含經》與《雜阿含經》不會隸屬同一部派。
《中阿含195經》如此解釋:「比丘八解脫身觸成就遊,不以慧見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而有身證。」(已證八解脫而在俱解脫、慧解脫之下,為身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便以慧增上觀、增上忍,如是比丘而有見到。」(信三寶而能以慧於所聞法增上觀、增上忍,為見到),「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以慧觀忍,不如見到,如是比丘有信解脫。」(所觀的修為不如「見到」,為信解脫)。
《相應部 48.15經》提到「阿羅漢、五種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法行、信行。」這「五種阿那含」的名目,《大智度論》與《相應部 48.15經》當作阿那含,《中阿含127經》當作「向阿羅漢」。
此處《增支部 3.21經》對「身證、見到、信解脫」的優劣提出一種孓然不同的解說,認為這三種只是在修習過程之間,信根特別先近於成就的為「信解脫」,慧根特別先近於成就的為「見到」,定根特別先近於成就的為「身證」,不能肯定地說誰優誰劣。
雖然與眾不同,但是我特別認為此說可喜。
===============
《雜阿含653經》:「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CBETA, T02, no. 99, p. 183, b6-12)
《雜阿含892經》:「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CBETA, T02, no. 99, p. 183, b6-12)
《雜阿含936經》: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彼知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慧解脫。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自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復次,摩訶男!若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於正法、律如實知見,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見到。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於正法、律如實知見,不得見到,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信解脫。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於五法增上智慧,審諦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法行。
復次,摩訶男!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乃至五法少慧,審諦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信行。」(CBETA, T02, no. 99, p. 240, a15-b5)
《別譯雜阿含160經》:「...俱解脫阿羅漢也。復次,摩訶男!賢聖弟子,亦如上說,慧解脫阿羅漢不得八解脫。復次,摩訶男!一向歸佛,餘如上說,身證阿那含,成就八解脫,未盡諸漏。復次,摩訶男!一向歸佛,餘如上說,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不墮惡趣。如來教法,彼隨順不逆,是名見到。復次,摩訶男!賢聖弟子一向歸依佛。餘如上說。佛所教法,彼隨順解脫,是名信解脫。復次,摩訶男!若信佛語,欣尚翫習,忍樂五法,所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賢聖弟子不墮三塗,是名堅法。復次,賢聖弟子信受佛語,然有限量,忍樂五法,如上所說,是名賢聖弟子不墮三塗,是名堅信。摩訶男!我今若說娑羅樹林能解義味,無有是處。假使解義,我亦記彼得須陀洹。以是義故,麁手釋我當不記彼釋得須陀洹。所以者何?彼麁手釋不犯性重,犯於遮戒,臨命終時,悔責所作。以悔責故,戒得完具,得須陀洹。人少有所犯,悔責完具,」(CBETA, T02, no. 100, p. 434, c3-20)
《三法度論》卷2〈德品 1〉:「答:第八者信慧俱,此族姓凡人時有如是具信及慧,彼或信勝慧隨、或慧勝信隨、或等,是生法智已。從信行為鈍根、從法行為中根、俱行為利根,此三是第八。已見諦,若信為勝,是極七。慧勝者中,俱勝者家家,此是見地。若升修地者在薄地,信勝者一往來,慧勝者中俱勝者一種。若離欲界欲,信勝者信解脫,慧勝者見到,俱勝者離色得身證。若一切漏盡,信勝者慧解脫,慧勝者俱解脫,具得解脫,俱勝者亦俱解脫。復次信勝者鈍根、慧勝者中根、俱勝者利根,如是次至上。」(CBETA, T25, no. 1506, p. 20, c20-p. 21, a2)
《中阿含127經》:「信行、法行、信解脫、見到、身證、家家、一種、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是謂十八學人。」(CBETA, T01, no. 26, p. 616, a12-17)。《大智度論》卷22〈序品 1〉:「信行、法行,或向須陀洹攝,或向斯陀含攝,或向阿那含攝;家家,向斯陀含攝;一種,向阿那含攝;五種阿那含,向阿羅漢攝;信行、法行入思惟道名『信解脫、見得』,是『信解脫、見得』,十五學人攝。」(CBETA, T25, no. 1509, p. 224, a13-17)。《大智度論》此段解說,「信行、法行、家家、一種、信解脫、見得」6項,加上「四向四果」8項,再加上五種「阿那含」,6+8+5=19,扣除阿羅漢是無學、阿那含已算了五種,19-2=17,《大智度論》此處漏譯「身證」,加回「身證」,總共有「十八學人」。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1:「阿羅漢俱分解脫、慧解脫。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於身證、見得、信解脫、隨法行、隨信行。」(CBETA, T26, no. 1539, p. 535, c2-7)
3 則留言:
比較AA27.10與AN3.21:
AA27.10 AN3.21
持信/信解脫者 信佛/梵志語,恒信他語,不任己智 信根增上
奉法 分別於法...如來[語]法者,便奉持之... (無)
身證/身證者 身自作證,不信他人/如來/諸尊所說 定根增上
見到/達到見者 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 慧根增上
AA27.10的「持信」雖接近佛不壞淨信(四不壞淨又名信根),但其「恒信他語,不任己智」,相較於須陀洹應已斷身見疑戒禁取而成就四不壞淨(見法而得法住智),可知AA27.10的「持信」之證量應不完全等同於得須陀洹之信根(參相應部48相應8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460.htm),AN3.21的「信解脫者」在中部70經則說是「以慧看見後,某些煩惱被滅盡,他對如來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確立」,個人認為應為見法入流得法眼淨後所產生對佛法僧戒之四不壞淨/名信根。(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70.htm)
AA27.10的「奉法」在AN3.21無對應內容,但「分別於法...如來[語]法者,便奉持之...」讓人聯想到「四大教法」。
AA27.10的「身證」的敘述讓人聯想到獨覺/辟支佛(較接近大乘佛教思想?)而且"當念除上三人(別學那第三種人)"(別學獨覺/辟支佛?),而AN3.21「身證者」則定義為定根增上;以上兩者讓個人聯想到雜阿含474經:若達離貪斷愛之正定則為解脫(參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74.htm)
AA27.10的「見到」為「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為見法入流聖者,而AN3.21「達到見者」在中部70經則說是「以慧看見後,某些煩惱被滅盡,他對如來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確立」,個人認為這應該也是入流見法之須陀洹聖者之證量,此處南北傳應可對應。
這三種人不容易絕對地判斷誰優誰劣」(AN 3.21)相當於《增壹阿含27.10經》:「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CBETA, T02, no. 125, p. 646, c19)。
我的解釋是:(AN 3.21)認為這三者無優劣,《增壹阿含27.10經》則認為此四種人以「身證」最優,所以除了「身證」之外,其他三者仍須修「身證」之法。也就是說,將「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讀作「「有此四人,除上『身證』,(其他)三人當念修身證之法。」
附上莊春江師兄的翻譯,謝謝蘇老師的引薦經文,學生確實法喜充滿:
3.人品
增支部3集21經/三彌達經(莊春江譯)
...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尊者三彌達這麼說:
「三彌達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哪三種呢?身證者、達到見者、信解脫者,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學友!哪種人你認為比較優勝、比較勝妙呢?」
「舍利弗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哪三種呢?身證者、達到見者、信解脫者,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學友!這三種人中的信解脫者之人,這種人我認為是這三種人中比較優勝、比較勝妙者,那是什麼原因呢?學友!這個人的信根增上。」
...
「舍利弗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哪三種呢?身證者、達到見者、信解脫者,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學友!這三種人中的身證者之人,這種人我認為是這三種人中比較優勝、比較勝妙者,那是什麼原因呢?學友!這個人的定根增上。」
...
「拘絺羅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哪三種呢?身證者、達到見者、信解脫者,學友!現在世間中存在這三種人,學友!這三種人中的達到見者之人,這種人我認為是這三種人中比較優勝、比較勝妙者,那是什麼原因呢?學友!這個人的慧根增上。」
...
(世尊說:)
「舍利弗!在這裡不容易一向地記說:『這三種人中這位比較優勝、比較勝妙。』舍利弗!這是可能的:這位信解脫者之人會是 為阿羅漢狀態的向道者,而這位身證者之人會是一來者或不還者,這位達到見者之人會是一來者或不還者。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