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評判漢巴差異經文的誰是誰非,以四部阿含經為例


版主這篇貼文的題目口氣很大:〈評判漢巴差異經文的誰是誰非〉,其實,版主沒這個本事,只是寫個題目嚇嚇自己,對幾段差異經文作出建議而已,算不上評論。
1. 《雜阿含1335經》:「彼比丘日中時,不樂心生,而說偈言:
『於此日中時,眾鳥悉靜默,
 空野忽有聲,令我心恐怖。』」(CBETA, T02, no. 99, p. 368, b24-27)
在林中心生恐懼的是「某一比丘」,教導者是「天神」。
《別譯雜阿含355經》的敘述也是如此:「時此比丘即說偈言:
『日中既盛熱,林木甚欝蒸,
 眾禽以熱故,各自停不飛,
 布穀厲其聲,我聞生驚懼。』」(CBETA, T02, no. 100, p. 490, b4-8)
《別譯雜阿含355經》與《雜阿含1335經》的敘述相同,因為兩部經為各自獨立的翻譯,所以「誤譯」的機會不大。
對應經典《相應部9.12經》的敘述則是「天神」在林中心生恐懼,而「某一比丘」說偈頌開導此一「天神」。
2. 《中阿含210經》的內容是,毘舍佉優婆夷提問,法樂比丘尼回答。
對應經典《中部44經》的敘述則是,毘舍佉優婆塞提問,法樂比丘尼回答。
3. 《增壹阿含39.6經》:「均頭白佛言:『七覺意者,何等為七?所謂念覺意,如來之所說,法覺意、精進覺意、喜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是謂,世尊!有此七覺意者,正謂此耳。』爾時,尊者均頭說此語已,所有疾患,皆悉除愈,無有眾惱。」(CBETA, T02, no. 125, p. 731, a26-b1)
世尊探病,令患重病的均頭自誦七覺支而病癒。
對應經典《相應部46.16經》的敘述則是:世尊患重病,均頭來探病,世尊令均頭誦七覺支而世尊病癒。
4. 《雜阿含1021經》:
「欲者是偈因,文字莊嚴偈,
 名者偈所依,造作為偈體。」(CBETA, T02, no. 99, p. 266, b9-10)
《別譯雜阿含248經》:
「偈以欲為初,字為偈分別,
 偈依止於名,文章以為體。」(CBETA, T02, no. 100, p. 461, b14-15)
對應經典《相應部1.60經》的敘述則是:
 Chando nidānaṃ gāthānaṃ, akkharā tāsaṃ viyañjanaṃ, 
 Nāmasannissitā gāthā, kavi gāthānamāsayo.  
可以譯作:
 (選擇偈頌的)韻律是(作一首)偈頌的第一步,音節構成(一首偈頌的)文句, 
偈頌(的內容)以名為基礎,詩人是偈頌的住所(來源)。」
對於第一字,漢譯是詮釋作「欲望」,認為作詩偈是來自「寫詩的欲望」。
巴利經文則全部四句都是講「寫詩的方法」,因此提到寫詩的第一步是要採取那一種「詩韻」。
5. 《雜阿含1021經》:
「欲者是偈因,文字莊嚴偈,
 名者偈所依,造作為偈體。」(CBETA, T02, no. 99, p. 266, b9-10)。MN 63  ‘na tāvāhaṃ imaṃ sallaṃ āharissāmi yāva na taṃ dhanuṃ jānāmiyenamhi viddho, yadi vā cāpo yadi vā kodaṇḍo’
I shall not take out the arrow until I know whether the bow that wounded me was a long bow or a cross bow.
除非我知道傷我的箭是由長弓或十字弓射出,我將不取出這枝箭。
(莊春江譯:只要我不知道那射穿[我]的弓是長弓或十字弓,我將不取出這支箭。)
‘na tāvāhaṃ imaṃsallaṃ āharissāmi yāva na taṃ jiyaṃ jānāmi yāyamhi viddho, yadi vā akkassa yadi vāsaṇhassa yadi vā nhārussa yadi vā maruvāya yadi vākhīrapaṇṇino’ti; so evaṃ vadeyya – ‘na tāvāhaṃ imaṃ sallaṃ āharissāmi yāva na taṃkaṇḍaṃ jānāmi yenamhi viddho, yadi vā gacchaṃ yadi vā ropima
===========
筆者認為:
1. 心生恐怖的應該是比丘,說偈寬解的是「天神」。比丘會在日中停留在林中,「天神」則無需停留在林中,即使停在林中,也是此一天神的管區,應該不致於聽到聲響而心中恐懼。
筆者認為,在林中心生恐怖是林修比丘常提起來討論的一個議題,解說的偈頌可能失去原本的傳說,而權宜說是「天神」所教導。
此經應是漢譯較合情入理。
2. 毘舍佉優婆夷是所謂的鹿子母,她為僧團蓋了「鹿母講堂(毘舍佉講堂)」,位置在舍衛國。經中的記載,鹿子母(毘舍佉優婆夷)不是一位能問深義的優婆夷。
毘舍佉優婆塞則是法樂比丘尼出家之前的丈夫,法樂比丘尼出家證果之後,她的前夫詢問法義,信服之後,他也出家加入僧團。
此經應是巴利經文較合情入理。

《雜阿含58經》卷2:「佛住舍衛國[3]東園鹿母講堂。」(CBETA, T02, no. 99, p. 14, b12-13)
[3]東園鹿母講堂 Pubbārāma Migāramātupāsāda.。
《別譯雜阿含113經》:「尊者摩訶迦葉在彼舍衛舊園林中毘舍佉講堂」(CBETA, T02, no. 100, p. 415, a6-7)

3. 世尊去探病,而善巧地令重病的均頭自誦七覺支,均頭因而痊癒,這種情節比較合理。
 如果說,世尊患重病,均頭去探病,世尊令均頭為他誦七覺支,因而讓世尊痊癒。這種說法不合理。
此經應是漢譯較合情入理。

4. 筆者認為此經應是巴利經文較合情入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 believe you had a typo in《雜阿含1135經》. It should be 《雜阿含1 335經》.

Best regards.

台語與佛典 提到...

Thanks!
已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