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部落格《秋》
http://blog.roodo.com/0r2_oo/archives/2841555.html
吳晟談《農婦》(節選自作者於賴和紀念館講詞)
第一本《農婦》,各位看封面就知道,這是我媽媽六、七十歲時的照片,經過16年,我母親已經85歲了,雖然已經不太能直接勞動,可是家裡的農事都還要經過她的『批准』。
《農婦》的內容主要就是以我母親做典型,以及整個台灣農村婦女,配合整個台灣農村的生活情況。台灣農村的形態有很多種,我這裡所說的台灣農村是以稻作和蔬菜栽培為主。我家位於濁水溪流域附近的彰化平原,彰化平原的農地耕作即是以稻作為主,因此要特別強調《農婦》中所記述的生活情況是屬於一般所謂的「稻作文化」,是比較傳統式的農業形態。《農婦》裡總共有40篇文章長短都差不多,約1000〜2000字左右,寫一系列相似的主題。這是我第一本散文集,也是我第一本真正用心、有計劃地寫作而成的散文集。
接下來談我開始寫這些散文的動機。剛才大略提到,我是從出初中時開始接觸文學,大量地閱讀文學作品,簡直是已經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非常地狂熱,每天離不開文學的閱讀。我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習寫作,剛開始時什麼都寫,散文、新詩、小說都有所涉獵,甚至也寫過電影評論,但主要的創作還是以新詩為主,一般的看法以及我自己認為較好的也是以詩為主,原本國中課本中收錄〈負荷〉一詩,但今年教材換成《農婦》中的一篇散文〈不驚田水冷霜霜〉。
1970年我從學校畢業後就回鄉下教書,並且跟著我母親親自下田耕作,當時寫的詩,很多都是以農村為主題,例如《吾鄉印象》、《泥土篇》等等。《吾鄉印象》是我第一本詩集,都是以台灣農村為創作背景。但是詩是一種比較精鍊的、意象性的、抒發直接情感的創作,比較無法描述生活的細節。我每天和農民在田裡耕作,看著我母親和其他農村婦女的生活,使我真正瞭解台灣農村婦女刻苦耐勞、勤勉的特性,深深體會台灣早期能夠度過那麼艱難的歲月,台灣農村婦女功不可沒,但我覺得很難以詩來表達、詳實地描述這種情況,因此希望藉助比較細膩的描寫,把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是寫作《農婦》的最初動機,其實沒有什麼文學企圖,主要是以紀念性質為主。尤其是在70年代左右,台灣的農村型態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工商業開始進入農村,傳統台灣農村婦女的典型也開始轉變,我想若不趕快有所記錄,將會在歷史的潮流中被淹沒。
在台灣,我們所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散文,幾乎跟台灣人民、台灣土地沒什麼關連,大多是非常個人情感的抒發。台灣作家大致可分為二種,一類是在心態上根本不認同台灣,有很多這種作家,偏偏他們的作品在市面上又很普遍,很出名,但是作品中根本看不到台灣人民的生活,一方面因為缺乏相關生活經驗,一方面是對台灣土地缺乏認同感,台灣人民如何生活跟他沒有關係。第二類是台灣本土作家,年輕時候有農村生活的經驗,但大部份在外求學之後就留在都市,脫離了農村,沒有實際的耕作經驗。雖然跟土地很親近,也有感情,但是因為沒有實際的耕作經驗,所以很難描寫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因此,我開始根據我的體驗來創作散文,因為散文比較能夠有記錄的功能,這就是我第一本散文《農婦》的寫作緣起。
以下引自《吳晟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poetwusheng/archives/5957649.html
吳晟,本名吳勝雄。西元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昭和十九年),出生在海島台灣的農村內。
他出生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海島的統治權,由日本換成中華民國政府,美援也全面介入。孩童吳晟光著腳丫,在戰後農家約佔全島總戶數45%的環境下成長。他的父親在農會「吃頭路」,樸實助人,是鄉里間備受尊崇的仕紳,母親是「日日和泥土親密為伴」(引自〈泥土〉)、不識字的農婦。
像彼時大多數農家、也像今日第三世界農戶普遍的現狀,《農婦》(註一)往往生養眾多小孩。吳晟在家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姊姊、一個哥哥,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真正的「兄弟姊妹」。
庄腳的兄弟姊妹們,沿著村庄的泥土路、水圳路、堤岸路......一條條,走入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中。
帶著包袱仔,裡面裝有鉛筆、薄薄的課本、大大的鐵製便當盒等,孩童吳晟走數公里路去上學。放學後,尤其是熱天,一群小孩噗通噗通的,跳入斜坡堤岸長滿樹木竹叢的灌溉水圳,漂漂游游的玩水回家。
海島最長的大河,濁水溪懷抱中的村庄,盛產「濁水米」。而「一束稻草的過程和終局/是吾鄉人人的臉譜」(引自〈稻草〉)。
稻作文化孕育出的小孩,奔跑著、眺望著。國小畢業後,吳晟被保送進入鎮內的北斗初中就讀。一學期後,插班考上彰化中學,前往八卦山腳住宿。文學的種子,約莫也在那時發了芽。
他沈迷於閱讀(只不過不是閱讀教科書)與創作,初中二年級(十四、五歲)便開始發表作品,高中階段,更在《文星》、《藍星》、《野風》等知名刊物上,大量發表詩作;一個追求文藝夢想的少年,令父親擔憂。
吳晟的父親苦口婆心,勸他以功課為重,但寫詩的少年,求學路上幾番重考。終於,吊車尾考上屏東農專。不過,就讀屏東農專期間,吳晟「主修」的科目,仍是文藝。
他主編校刊《南風》、創辦校報《屏東農專雙週刊》,結識生命中「情分特別深」的文友,「在那充斥禁忌的年代裡......放言縱論」,甚至「被指控為在校外搞『非法組織』」(引自〈青春南風〉),被國安局派員盤查。
箝制思想的手,無所不在的伸出之際,青年吳晟正經歷喪父之痛。而詩句,不畏懼打壓、記取痛,從生活裡醞釀。
醞釀著的,還有甜蜜。編輯校刊的過程中,吳晟「注意」到一位學妹。會寫作、會彈琴、長得漂亮、穿著時髦的學妹,名叫莊芳華。他們倆一起看電影、聽歌吃宵夜......共同走過吳晟在校出版第一本詩集、當兵、退伍,而莊芳華到宜蘭教書,然後,生命的轉折點來到。
兩個機會、兩款命運,擺在吳晟眼前,是要到台北擔任編輯?或者回到彰化縣溪州鄉當老師?
二十多歲的吳晟沒有太多猶豫,便回家與母親同住,城市女孩莊芳華也請調來到。兩人婚後,除了教書,更承擔起家族的農務、債務。莊芳華彈琴的手,長繭成勞動的手。吳晟的筆,也只能在課餘、農餘、搖哄孩子入睡後的深夜,一筆一劃的書寫。
一九七二年,他們的長女吳音寧出生。一九七五年,長子吳賢寧出生當天,吳晟被告知,得到當時文壇的大獎、中國現代詩獎。隔年,詩集《吾鄉印象》出版,確立出吳晟做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農民詩人」的地位。而鄉土文學論戰正引爆,且餘波盪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吳晟和莊芳華的小兒子吳志寧出生。長大後成為樂團主唱、作詞作曲、擔任唱片製作人的吳志寧,從小就愛表演、唱歌。
時代推著、拉著、擠著、放任著,時代裡的人民,各自而相互關連的向前。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的吳晟,一九八 ○年踏出被戒嚴封鎖的海島,受邀到美國參加「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在異國,首度和「對岸」(之前同樣也被封鎖中的中國)詩人艾青等人會面,也經歷思想上的轉變。
一個值得標記的年份;同年,〈負荷〉被選入國中課本。直到今日,教科書一綱多本的年代,一代代學子讀了將近三十年的〈負荷〉,和新近選入的〈土〉、〈泥土〉、〈水稻〉、〈蕃薯地圖〉等詩作,仍在課本裡。「甜蜜的負荷」(也有說成「甜蜜的負擔」)一詞,成為普遍被使用的話語。
詩的力量(縱使不知不覺)深入生活之中。
一九八四年,歌手羅大佑更將吳晟詩作〈序說〉譜成歌,傳唱著。同時,除了詩、除了歌,吳晟陸續出版《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一首詩一個故事》等散文集。
二○○○年新世紀初始,他和一輩子的牽手莊芳華,從任教的國中退休,跑遍南投山區,溯源,探訪從小依傍的母溪濁水溪,寫出《筆記濁水溪》。繼而,升格為阿公阿媽,《向孩子說》系列詩作,接續著,由他們的兒女朗誦給他們的孫兒孫女聽。
朗誦!
是啊,多麼美好。
已被稱為「吳老」的吳晟,想起他有一個夢,想用他渾厚、帶點台灣國語、散發泥土氣息的聲音,念詩給大家聽(還搭配影像喔)。
於是,有了這張專輯的籌畫與製作(感謝很多人的努力)。
於是,有了這張專輯的誕生,如你所見所觸摸所聆聽。
註一:《農婦》是吳晟的書名,也泛指典型的農村婦女。
吳晟簡介
吳晟,本名吳勝雄,1944年出生。
世居彰化縣溪州鄉。
1971年屏東農專畢業,隨即返鄉擔任溪州國民中學生物科教師,教職之餘為自耕農,親身從事農田工作,並致力詩和散文的創作。
1980年曾以詩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訪問作家。
2000年2月從溪州國中退休,專事耕讀;並兼任靜宜大學、嘉義大學、大葉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等校講師,授文學課程,至2007年6月為止。
吳晟作品一覽表:
◎詩 集
˙飄搖裏 1985•06•洪範書店
․吾鄉印象 1985•06•洪範書店
․向孩子說 1985•06•洪範書店
․吳晟詩選 2000•05•洪範書店 (內含新詩集「再見吾鄉」)
◎散文集
․農婦 1982•08•洪範書店
․店仔頭 1985•08•洪範書店
․無悔 1992•12•開拓出版社
․不如相忘 1994•09•開拓出版社
2002•09•華成圖書公司(加入新作多篇重新出版)
․筆記濁水溪 2002•12•聯合文學出版社
․一首詩一個故事 2002•12•聯合文學出版社
編選
*大家文學選 1981 .10 梅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八三台灣詩選 1984 .04 前衛出版社
*台灣文學讀本(一套六冊)
(台中縣國民中學台灣文學讀本) 2001 .06 台中縣文化局
*台灣文學讀本(一套九冊)
(彰化縣國民中學台灣文學讀本) 2004 .09 彰化縣文化局
․1966•12•第一本詩集「飄搖裏」自費出版
․1976•10•詩集「吾鄉印象」出版(新竹•楓城出版社)
․1979•06•詩集「泥土」出版(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1982•08•散文集「農婦」出版(台北•洪範書店)
․1985•02•散文集「店仔頭」出版(台北•洪範書店)
․1985•06•重新整理詩作,分為「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
三冊詩集同時出版(台北•洪範書店)
․1992•10•散文集「無悔」出版(台北•開拓出版社)
․1994•11•散文集「不如相忘」出版(台北•開拓出版社)
․2000•05•詩集「吳晟詩選」出版,(內含新詩集「再見吾鄉」)(台北•洪範書店)
․2002•09•散文集「不如相忘」(加入新作多篇重新出版)(台北•華成圖書公司)
․2002•12•散文集「筆記濁水溪」(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2•12•散文集「一首詩一個故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986•01•詩集「吳晟詩選」出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3•07•詩集「吾乡印象」出版(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 •英文詩集「My Village」(美國Monterey出版)譯者John Balcom
吳晟文學作品 選入「國文讀本」篇目
1. 秋收後的田野(散文)
․國小國語讀本(六下) 〈翰林出版〉91. .2.—
2. 負荷﹙詩﹚
․國中國文(一下) 〈國立編譯館〉70. 2.—86. 2.
․國中國文(一下) 〈康軒文教事業〉92. 2.—
․啟思中國語文(第一冊)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
3. 不驚田水冷霜霜(散文)
․國中國文(一上) 〈國立編譯館〉86. 8.—
․國中國文(一上) 〈翰林出版〉91. 8.—
4. 泥土(詩)
․國中國文(第二冊) 〈光復書局〉92. 2.—
5. 小池裡較大一尾魚(散文)
․國中國文(二上) 〈南一書局〉92. 3.—
6. 土(詩)
․國中國文(9上) 〈翰林出版〉2004. 8.—
․高中國文(四) 〈南一書局〉90. 2.—
․現代新詩讀本(大學用書) 〈揚智文化〉2004.8--
7. 蕃藷地圖(詩)
․高中國文(四) 〈龍騰文化〉90. 12.—
․高職國文(三) 〈龍騰文化〉90.12.—
8. 遺物(散文)
․國文(一) 五專適用 〈三民書局〉84. 8.—
˙大學國文 〈三民書局〉2004—
9. 水稻(詩)
․國文(二) 五專適用 〈三民書局〉85. 8.—
10. 我不和你談論(詩)
․大學國文選 〈麗文文化事業〉2001. 6.—
․台灣現代文選 大學用書 〈三民書局〉2004. 5.—
˙新編 國文選 大學用書 〈三民書局〉2004. 5.—
11. 我時常看見你(詩)
․大學文選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90. 9.—
12. 深入奧萬大(散文)
․大專國文選 〈立誠書局〉2003. 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