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載自《三贏學橋》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w0952227042/01/21826274?ref=rel
惜惜台灣話 林清玄老師
應台東的寺廟邀請演講,才下飛機,接機的人就給我出了難題。
「林先生,這一次聽講的人都聽不懂國語,可不可以用台語演講?」
我聽了當場愣住,說:「可是我台語講不靈轉,尤其是佛教的內容更難。」
我這一輩子的台灣人,我算是台語講得很好、很純正了,可是在學校教育時,邏輯與思考訓練都是國語的,我的語言似乎也分裂了-日常生活講台語運用自如,一旦講到比較深刻、關於思想的事情,例如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就非用國語不足以表達。
接機的人看我面有難色,好意的說:
「不然這樣啦!林先生還是用國語講,我來幫忙做台語翻譯。」
我是台灣人,對著一群只懂台灣話的長輩,卻需要人來做翻譯,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
我硬著頭皮說:「不用了,我就講台語好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那一天的講題是「七寶與七情」,光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念起來,舌頭就要打結。何況是「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瑪瑙」七寶?
非常努力的講完兩個小時的台語演講,自己覺得並不成功。出乎意料的是,老先生和老太太非常鼓勵我,給我十分熱烈的掌聲。會後,並有老先生和我討論「菩提」、「般若」、「涅盤」、「圓寂」、「空性」的台語發音,就好像在教自己的子弟一樣,令我非常感動。
從台東回來以後,我勤練台灣話,特別是用台語來思考和表達,發現台灣話有許多深遂而富有感情的東西。讀詩詞、文章的時候也試著用台灣話來誦讀,發現台語的音調優美,甚至比國語更富有節奏感。
由於練習的關係,我已經可以用台語來表達更深的語意。不久,我返回故鄉旗山演講,就用台語,並且是道地的下港腔。
再後來,我用台語試著朗誦佛經,聆聽老太太誦的台語佛經,像《金剛經》《阿彌陀經》,都非常好聽,使我覺得自己是愧對鄉土的台灣子弟-由於自幼聽了許多粗糙的台灣話,加以國語教育的影響,竟使我忽略了台語是如此優雅、如此美好。
一九九五年,我出了第一套有聲書《打開心內的門窗》,台語發聲,得到許多鄉親父老的喜愛和鼓勵;一九九七年又用台語做了一套《走向光明的所在》,相信聽過這兩套有聲書的朋友,都能發現台灣話也可以用來表達深刻的情感、廣大的思想,以及高遠的意境。
在重新尋找、發現台語的過程,我找到許多含意深遠、能啟發智慧的語言,這些台灣諺語都是三百年來祖先的智慧結晶,有一些甚至含著深深的禪意,讀來滿心歡喜。
台灣話對那些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輩叫做「老先覺」,實在是非常好的稱呼,在流傳民間的台灣諺語中,確實可以看到許多先知先覺的智慧。我們如果善加利用,是一筆很大的資產;在困頓無助之際,深思著老先覺的話語,可以使我們得到新的啟發,彷彿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中突然見到陽光一線,像是俗話說的:「食錯藥,人參一石;食對藥,青草一葉。」那些能開啟我們心靈的台灣諺語,蘊藏了珍貴的禪心,有如寶藏一樣。
於是,我以寫筆記的心情來重新詮釋那些特別深切的、能撞擊我們內心深處的諺語,一來希望懂台語的人,能得到禪心禪趣:二來希望不懂台語的人,也能體會台灣語言那些生動有味的涵意。
做著「台灣話菩提心」的工作,使我覺得自己更無愧於做台灣的子弟,而那些老先覺的話語,也一次又一次閃亮著靈光,照耀著我。
詳情講師簡介及作品請進清涼音林清玄老師.三心一意系列
三贏學橋時時刻刻和您分享好心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