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 2008.5.16 的《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16/today-north5-4.htm
〔記者王錦義/新埔報導〕下週是桐花最後一波賞花期,新埔鎮巨埔社區發展協會十七日在巨埔農場舉行親子植桐活動,但國中退休老師黃有福憂心,油桐樹生長侵略性強,容易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加上油桐子有毒,其實不適合種在人多之地。
黃有福說,目前政府大力推廣桐花季,但油桐樹相當會生長,入侵性很強,其實不用特別去種植,不到五年就會滿山遍野的生長,況且油桐子有毒,十幾年前新埔就發生有國小學童誤食油桐子,造成多人中毒送醫的意外,若廣植在都市、學校附近,一旦被小朋友誤食,相當危險。
目前各地的油桐花其實是原生中國華南與東南亞的外來種植物,約十九世紀初,因為經濟價值與造林政策的關係,才把油桐引種入台。黃有福說,油桐在過去可製成油漆和防水漆,而樹材因為質地鬆,可做成火柴棒或當成砧木種植黑木耳,除了每年一度的賞花期,其它的經濟利用不高。
黃有福說,桐花開花時的確相當美麗,尤其是遍地白花時更加動人,所以他認為純粹觀賞即可,不要特別去種植桐花樹,否則破壞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到時受害的還是人類。
以下引自
lib2.mcvs.tp.edu.tw/c.../工農類課程資源報-第19-2期松農業960416.doc
台灣油桐樹最早於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從長江流域一帶引進,由於油桐可以取桐油作成油漆,木材可以製成家具、木屐、牙籤、火柴棒等,當時勤僕的客家人栽種最多,也因此,現今台灣油桐最主要的分布地區,幾乎都與客家人生活空間完全重疊,特別是桃竹苗栽種最廣,因此,只要鎖定客家地區,找出有口碑的賞桐景點,並詳細留意花開時間,就能欣賞到最美麗的五月雪景觀。
以下引自 2010.4.23 的《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3/today-north17.htm
根據學者調查,油桐樹引進台灣,推估可能起自日治時代,一共曾經引進5種油桐樹種,分別從中國引進的「三年桐」、「千年桐」、「日本油桐」;自越南引進的「石栗」;菲律賓引進的「菲律賓油桐」。
目前台灣各地數量最多的是千年桐,學名為「木油桐」,又有龜背桐、廣東油桐等俗名,栽種4至5年後開始開花結果,除了採果榨油,還可取用木材。
另一種是三年桐,它的果實含油量高,中文名「油桐」,別名光桐、虎子桐,數量較少,但長得快、結果早。其他三種油桐樹民間不易見到,只有植物園或少數社區才有栽培。(記者黃昭國)
以下引自
www.seeland.org.tw/07sefd/download/070512-yuton.doc
日據時期頒訂「漆、油桐及櫨繁殖獎勵規則」,促使台灣引進油桐樹來栽植。因此在台灣西北部的許多丘陵,可看到大量的油桐樹。
如今因科技的進步,桐油已被化學合成的產品所取代了,而這批油桐樹就為人們所遺忘。但是每年的四、五月間,它們還是自由自在地開著潔白的小花,把整個山嶺點綴得非常漂亮。
今年因春暖較早,油桐花提早開放,要欣賞土城的油桐花就要把握這星期的最後機會,承天禪寺這一帶的山谷開得很茂盛,一定可讓你大飽眼福。
油桐身世
油桐(Aluerites fordii Hemsi.)原產於長江流域,由日本人引進臺灣,全島各地普遍均有種植,並已有歸化現象。屬為大戟科油桐屬,落葉性喬木,耐旱耐瘠,為良好園景樹及行道樹種。
樹型修長,可高達十公尺,樹冠呈水平展開,圓如傘蓋,層層枝葉濃密。樹皮平滑,灰褐色,幼時光滑,老時粗糙,並有縱裂。
葉互生,紙質,卵形或心臟形,長十五至三十二公分,開花枝之葉通常不分裂,非開花枝之葉則常作裂,有三裂或五裂者。它的葉柄很長,葉片和葉柄的連接具有腺體,外型長相類似一對小小的螃蟹眼,能分泌甜甜的蜜汁。
桐花面容
油桐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形書筒狀,綠色,花冠白色,基部略帶紅色,花五瓣呈五角星形。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具8-10支雄蕊,雄蕊為紅色,花粉為黃色,故油桐花色,白花之中仍透著淡紅與粉黃色。
油桐妙用
油桐全身都是寶,桐油為油漆、印刷油墨的優良原料。樹皮可製膠。果殼製活性炭。根、葉、花、果均可入藥。其中油桐子雖不能食用,用途卻相當廣。通常在產地加工製成桐油,桐油屬於乾性油,乾燥快,加熱220~250℃時,可自行聚合成凝膠,甚至完全固化。這是其它幹性油所未有的特性,桐油比重輕,有光澤,不傳電。
用它塗刷的物體,有抗冷熱、防潮、防鏽、防腐的特點;可用於油漆原料、防水紡織品(如油布、人造皮革等)、印刷油墨、防潮用品、防鏽塗料、電器用品(如電器絕緣物、電話線)、填充防水物品(如船隻)、紙傘塗料、捕魚漁網、殺蟲劑、瀝青代替品等多方面的用途。
另外桐樹本身可供建築之用、防腐材、樂器用材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