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法友飛鴻 504:《經集》的《蛇經》與《達尼雅經》


1. 《蛇經》第一頌,你引述的翻譯為:
「就像用藥驅趕蔓延周身的蛇毒那樣
 來驅趕生出的憤怒,
 這樣的修行者,拋棄了今世和來世
 如同蛇褪去牠乾老的皮。
此處的譯文「驅趕」,原文的用字是「vineti 動詞」,有「調伏」與「除去、捨棄 to remove, give up」兩種意思。翻譯作「驅趕」,似乎不夠貼切。
其次,譯文「修行者」,原文的用字是「bhikkhu 比丘,名詞」,這樣的翻譯非常不理想。
此處的譯文「今世和來世」,原文的用字是「orapāraṃ 名詞」,此字雖有人詮釋為「今世和來世」,但是,古譯與當代學者大都詮釋作「ora」意為「此岸」,「pāra」意為「彼岸」。
此字有一些「爭論」,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oP6mN2x6juwMnsAxkD62UQvvb2m3hNex5yn1uf8JzgiPjyGdnKSr8LbJRa1jrAH9l&id=100016840620268
-----
2. 《達尼雅經》,將 "dhaniyo gopo" 翻譯作「牛倌」是相當「怪異」,我認為,將「牛倌」兩字到各大學或佛學院問大一學生,他們可能都不知詞意。菩提比丘與 Norman 不約而同將 "gopo" 翻譯作「herdaman 牧人」,郭良鋆將 "gopo" 翻譯作「牧人」,「元亨寺版《經集》」與釋達和將 "gopo" 翻譯作「牧牛者」。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WFqHHYjhncEzecsU9jKmhPcup8nrb8ymonvwtRpLUk5ZjDGecfCHH31F4eX5HKGGl&id=100016840620268
3. 我個人認為,除非作者是「書評,評介該日譯本的翻譯得失」,否則無須太過頂真,該作者從日譯本翻譯或直接引述「元亨寺版《經集》」與釋達和版均可,無需斤斤計較於一字一句的得失。
但是,如果作者是依據「日譯本的漢譯」來探討《蛇經》與《達尼雅經》的法義,我會對這樣的 approach 相當相當失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