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糾正用字」(或提供另一種可能的用字的可能):
1.1 巴利《法句經》390頌:
K. R. Norman 和 John Brough 分別指出「hiṃsamano」通常被解釋及翻譯作「hiṃsa 害 mano 意」,其實從犍陀羅《法句經》看來,應該是「hi’ssamano 他的心意」,此首偈頌應該未提及「hiṃsa 害」。
John Brough 認為,從「Prakrit俗語」(意指犍陀羅《法句經》)對應偈頌的「y=asa(ca asya)」與「Tibetan藏文」的「de yi(asya)」可以看出,巴利偈頌「hiṃsamano」應該是「hi’ssa mano」的訛誤。
從漢譯可以證實此一拼字誤解:
《出曜經》卷30〈梵志品34〉:
「梵志無有是,有憂無憂念,
如如意所轉,彼彼滅狐疑。」(CBETA, T04, no. 212, p. 775, c10-11)
,,,,,,,,,,,,,,,,,,
Na brāhmaṇassetadakiñci
seyyo, yadā nisedho manaso piyehi;
Yato yato hiṃsamano
nivattati tato tato sammatimeva dukkhaṃ.(Dhp 390)K. R. Norman 和 John Brough 分別指出「hiṃsamano」通常被解釋及翻譯作「hiṃsa 害 mano 意」,其實從犍陀羅《法句經》看來,應該是「hi’ssamano 他的心意」,此首偈頌應該未提及「hiṃsa 害」。
John Brough 認為,從「Prakrit俗語」(意指犍陀羅《法句經》)對應偈頌的「y=asa(ca asya)」與「Tibetan藏文」的「de yi(asya)」可以看出,巴利偈頌「hiṃsamano」應該是「hi’ssa mano」的訛誤。
從漢譯可以證實此一拼字誤解:
《出曜經》卷30〈梵志品34〉:
「梵志無有是,有憂無憂念,
如如意所轉,彼彼滅狐疑。」(CBETA, T04, no. 212, p. 775, c10-11)
2. 「詮釋巴利字義」:
2.1 生藏、熟藏;生處、熟處;生臟、熟臟(SN 35.127, 《相應部35.127經》):
,
2.2 在《中部63經》(MN 63),經中的譬喻說,那人受了箭傷之後,他的親友「bhisakkaṃ sallakattaṃ upaṭṭhapeyyuṃ」,菩提比丘譯作「brought a surgeon to treat him 找來外科醫師幫他治療」,Rupert Gethin 譯作「summon a doctor to see the arrow 召醫師來看他的箭」。
《中阿含221經》:「便求箭醫」(CBETA, T01, no. 26, p. 804, c26)
《箭喻經》卷1:「求索『除毒箭師』。」(CBETA, T01, no. 94, p. 917, c28)
從文獻得知,古印度在箭鏃上塗毒,所以這位「bhisakkaṃ sallakattaṃ」應該是拔除箭鏃、處理箭毒、治療箭傷的「箭傷專科醫師」。
莊春江老師譯作「雇用箭醫」。
2.3 在《中部4經》(MN 4),經中說有沙門、婆羅門:「rattiṃyeva samānaṃ divāti sañjānanti, divāyeva samānaṃ rattīti sañjānanti 把白天當作夜晚,把夜晚當作白天」(莊春江老師譯作「覺知夜晚等同白天,...覺知白天等同夜晚」)。
《大般涅槃經》:「我為闍提說言:『汝婆羅門,若以晝為夜,是即顛倒。以夜為晝是亦顛倒。』晝為晝相,夜為夜相,云何顛倒?」(CBETA, T12, no. 374, p. 521, a28-b1)
,,
「生藏」可能是譯自āma-āsaya,「熟藏」可能是譯自pakka-āsaya,但是在漢譯文獻裡前者不會是「胃」,後者不會是「S狀結腸與直腸」。
漢譯文獻裡,出現兩種不同的詮釋,一種是腹內食物尚未消化為「生藏」、腹內食物已消化快要成為糞便為「熟藏」,另一種是指身體器官,不能確知是指「腸上節、下節」還是指「胃、腸」
「生藏、熟藏」的漢譯可以顯示出,不管是「譯經事業」還在草創時期的支謙,或是已從印度回國的義淨,甚至是趙宋時代的法護,時間跨距長達八百年,他們一致地將此對應字義翻譯成「生藏、熟藏」,或者是他們傳承的誦本、寫本此兩字與巴利傳承不同,或者是對同樣的兩字,他們傳承的字義與巴利註釋書傳統不同。
巴利經文
|
梵文Śikṣāsamuccaya
|
格拉斯的英譯
|
菩提比丘的英譯
|
antaṃ
|
small intestines(小腸)
|
intestines(腸)
|
|
antaguṇaṃ
|
large intestines(大腸)
|
mesentery(腸繫膜)
|
|
udariyaṃ
|
contents of the stomach(胃內食物)
|
contents of the stomach(胃內食物)
|
|
antrāṇy
|
small intestines(小腸)
|
||
antraguṇa
|
large intestines(大腸)
|
||
āmāśayaḥ
|
Stomach(胃)
|
||
pakvāśayaḥ
|
abdomen(肚)
|
2.2 在《中部63經》(MN 63),經中的譬喻說,那人受了箭傷之後,他的親友「bhisakkaṃ sallakattaṃ upaṭṭhapeyyuṃ」,菩提比丘譯作「brought a surgeon to treat him 找來外科醫師幫他治療」,Rupert Gethin 譯作「summon a doctor to see the arrow 召醫師來看他的箭」。
《中阿含221經》:「便求箭醫」(CBETA, T01, no. 26, p. 804, c26)
《箭喻經》卷1:「求索『除毒箭師』。」(CBETA, T01, no. 94, p. 917, c28)
從文獻得知,古印度在箭鏃上塗毒,所以這位「bhisakkaṃ sallakattaṃ」應該是拔除箭鏃、處理箭毒、治療箭傷的「箭傷專科醫師」。
莊春江老師譯作「雇用箭醫」。
2.3 在《中部4經》(MN 4),經中說有沙門、婆羅門:「rattiṃyeva samānaṃ divāti sañjānanti, divāyeva samānaṃ rattīti sañjānanti 把白天當作夜晚,把夜晚當作白天」(莊春江老師譯作「覺知夜晚等同白天,...覺知白天等同夜晚」)。
《大般涅槃經》:「我為闍提說言:『汝婆羅門,若以晝為夜,是即顛倒。以夜為晝是亦顛倒。』晝為晝相,夜為夜相,云何顛倒?」(CBETA, T12, no. 374, p. 521, a28-b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