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法友飛鴻 193:常先為福德


靈狐天琴
      大家好!第一次來這裡發帖,自己在學習佛經的時候有些問題。也不清楚是不是在這裡發帖提問請求幫助。
      一、請問一下《法句經˙吉祥品》:「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勅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CBETA, T04, no. 210, p. 575, a7-8),其中的「常先為福德」是什麼意思?
     
二、請問一下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的《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卷1:「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CBETA, T16, no. 684, p. 779, a16-19)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三、《長阿含16經》卷11:「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四耕田商賈,[11]澤地而置牧,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CBETA, T01, no. 1, p. 72, b20-25) [11]澤=擇【宋】【元】【明】。
其中「在家勤六業」是哪六業,是此經中世尊所說的這六個,還是其他的六業?我在網上看到了兩個版本。
     如能解答我的疑問,非常感謝。
============
我試著回答看看:
1. 常先為福德:
 此頌的對應偈頌是巴利《小部˙小誦第五經吉祥經》第三頌,
Patirūpadesavāso ca, pubbe ca katapuññatā;
Attasammāpaidhi ca, eta magalamuttama.
此頌講具足此三件事為「最吉祥」:居住於適當的場所、過去已完成許多功德、自己建立正確的誓願。
「常先為福德」,台灣元亨寺《南傳大藏經》譯作「過去積善業」,版主此處譯作「過去已完成許多功德」,文言、白話程度各有不同,差異不大。偈頌中的「過去pubbe」,並不是僅限於過去生,所以我的譯文儘量避免此一聯想。
台灣元亨寺《南傳大藏經》《小誦經》卷1:「住於適當所,過去積善業,己持正誓願,此為最吉祥。」(CBETA, N26, no. 8, p. 3, a8 // PTS.Khp.3)
善緣圓滿」所說的「欲獲暫時究竟安樂之人」,這句話有語病。
2. 比丘有二子:
,「善緣圓滿」的解說並未點出「比丘」是「呼格」,印度語系語言在句子之中有所謂「呼格」。
比如我跟「小明」解釋「抽水馬達把地下水抽上水塔」,印度語系語言(如梵語、俗語、犍陀羅語)會成為「抽水馬達小明把地下水抽上水塔」,這時標點符號應作「抽水馬達,小明!把地下水抽上水塔」,「小明」只是我的談話對象,與這件事「抽水馬達把地下水抽上水塔」沒任何關係。所以經文應作如此標點:「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
解釋時「諸比丘、比丘」可以省略,意思只是「世間有兩種兒子,一種是親生兒子,另一種是認養的兒子」。
《增壹阿含51.10經》卷49〈非常品51〉:「然我,世尊!不歎豪尊,不說卑賤。處中而說,使得出家學道。」(CBETA, T02, no. 125, p. 821, a27-29)。此處「世尊」是「呼格」。
《長阿含14經》卷10:「時我,世尊!懷大恐怖,衣毛為竪。」(CBETA, T01, no. 1, p. 65, a29),此處「世尊」是「呼格」,「懷大恐怖」的人是「我」,而不是「世尊」。
《雜阿含974經》卷35:「舍利弗答言:『火種!我從我世尊所,聽大師說教授法來。』」(CBETA, T02, no. 99, p. 251, c29-p. 252, a1)。這時候「我世尊」是「我的世尊」,不再是「呼格」。
《佛說維摩詰經》卷1〈佛國品1〉:「我世尊本為菩薩時」(CBETA, T14, no. 474, p. 520, b25),是「我的世尊」,不是「呼格」。
《佛說維摩詰經》卷1〈弟子品3〉:「時我世尊聞是法,默然而止」(CBETA, T14, no. 474, p. 521, c10-11)。此處「世尊」是「呼格」,「聞是法」的人是「我」,而不是「世尊」。
《佛說維摩詰經》卷1〈弟子品3〉:「時我世尊得此惘然,不識是何言?當何說?」(CBETA, T14, no. 474, p. 522, b18-19)。此處「世尊」是「呼格」,「得此惘然」的人是「我」,而不是「世尊」。
3. 在家勤六業:
應是指「書寫、算數、騎射、商賈、農作、語言」等事,這六業我沒把握,等查到原文再補充上去。
《出曜經》卷7〈放逸品5〉:「云何知俗義?或習耕田種作、或入海採寶、或學書文[8]辭、或算計[9]歷數、或學刻印封藏、或為王者執使通致遠近、或和合二寇各處無為,如此俗義皆由不放逸得辦此事。」(CBETA, T04, no. 212, p. 645, b13-17)
[8]辭=詞【宋】【元】【明】。[9]歷=曆【宋】【元】【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