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
http://www.guoxue.com/gjzl/gj364/gJ_08.htm
《甘肅藏敦煌文獻》述要
李正宇
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甘肅藏敦煌文獻》,八開本六大册,網羅了甘肅省内敦煌研究院等十一家單位收藏的敦煌出土古代漢文寫本文獻,又有個别吐魯番出土品、日本古寫經及具有一定價值的古寫本參考品共696件,全部精心拍照、縮影刊布,圖版清晰,印刷精美。每件皆著卷名(定名或擬名)、編號,各册末附有本册各卷之敘錄及新舊編號對照表,頗便讀者使用。
《甘肅藏敦煌文獻》體例完備,敘錄尤精。其《敘錄》部分,著品題,錄題記,詳說明。說明項下,逐述卷子整殘、紙質、尺寸、天頭、地脚、界欄、款式,乃至傳本之有無,書風之品評,年代之判斷,價值之點睛,皆要言不繁,審慎的當。觀其《敘錄》,可知撰者皆當行裡手、此道名家。
敦煌文獻博大精深,學術價值早為世人矚目。《甘肅藏敦煌文獻》更有令學界關注者,略舉數端如下:
一、國内最早寫本:《甘肅藏敦煌文獻》第四卷收載甘博001號《法句經卷下》末題「升平十二年沙彌淨明(朱筆)/咸安三年十月廿日沙彌淨明誦習法句起(墨筆)」。升平十二年為公元368年,咸安三年為公元373年,此為國内藏品中最早的寫本,堪稱國內古卷之首。此卷同日本二樂莊舊藏元康二年寫《諸佛要集經》及日本知恩院藏元康六年寫《佛說聖法印經》合參,堪以反映晉宋書史風貌,在晉宋書法鑒别上具有標竿作用,意義十分重大。往年關於《蘭亭帖》的真偽常有爭論,莫衷一是,不了了之。若用上舉諸寫本進行比照,则《蘭亭帖》書風之非古判然可知矣。
二、稀見經本:《甘肅藏敦煌文獻》刊布的《中論》、《大方等大集經》、《修行本起經》、《大涅槃經》、《妙法蓮花經》、《百喻經卷上》、《舊雜譬喻經》、《壇經》等,其分卷、分品及文字往往有與宋本、《大正藏》本及今通行本不同者;第三卷載西北師范大學藏017號《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卷第四》,雖僅存72行,但與現刊本比勘,竟有38處異文。此一版本,堪稱珍稀。文有差異的不同版本,具有重要的校勘價值,《甘肅藏敦煌文獻》就給我們提供了不少極有價值的校勘材料。例如第四卷《壇法儀則》敘漢明帝夜夢金人,傅毅釋之為佛,「帝聞之大悦,即遣羽林郎秦景、博士王導、太史令察(蔡)愔等一十四人西迎佛教,至大越支國,果逢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三藏,以白褻(紲)畫釋迦像,貝多樹葉上書《金剛頂…檀(壇)法威儀法則金剛峻經》並《四十二章經》,載以白馬,廟於洛陽」。此事初見於袁宏《漢記》(《後漢書·楚王英傳》李賢《注》引),文頗簡略;至《魏書·釋老志》加詳焉,云:「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圖經。……後,孝明帝夜夢金人,頂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歸洛陽。……愔又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壇法儀則》所敘,顯然取之於《魏書·釋老志》而加以改編,且添枝加葉,將《壇法儀則》傅會為東漢時迦葉摩騰或竺法蘭書寫流傳者。其中「大越支」,即《魏書·釋老志》之「大月氏」無疑。大月氏之「月」,自明人倡讀「肉」音以來,今人多從之,至有人讀yuè而貽譏者。今據《壇法儀則》之「大越支」,知大月氏之「月」,唐人正讀yuè音,明人讀ròu,反而導人以謬。
三、書法精品:《甘肅藏敦煌文獻》刊布了不少古代書法精品。南北朝寫經精品如博物館003《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五》,被許為「字字珠璣」;唐代寫經精品則有敦煌市博物館055《妙法蓮華經卷第六》,高台縣博物館00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並序》,甘肅省圖書館021《大涅槃經卷第三十》及該館02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七》,酒泉市博物館001《大般涅槃經》、008《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及018《大涅槃經》,甘肅省博物館066《大般涅槃經》、020《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一》及091《妙法蓮華經卷第四·安樂行品》等。這些精品寫本的刊布,為我國書法寶庫增添了新的光彩。
四、《甘肅藏敦煌文獻》還刊布有幾件關乎我國佛教史的佚經及疑偽經。如《佛說祝毒經》、《佛說阿那律經》、《大慈如來告疏》、《佛圖棠所化經》、《壇法儀則》等,在我國佛教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尤其疑偽經,關乎敦煌世俗佛教研究者甚大。敦煌佛教,從十六國時期已開始向世俗方向轉變,中唐到北宋則完全變成了世俗佛教。《大慈如來告疏》及《佛圖棠所化經》則是北朝時期敦煌佛教向世俗化轉變的有力證據。佛教的世俗化,是我國佛教發展的總趨勢,具有普遍意義。如此,則敦煌疑偽經的存在與廣泛流行,其意義就不僅限於敦煌一隅之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