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故事一再重演,《三劍客》裡,年輕的鄉下人在京城遇到三劍客。就像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在找不到剃度師,無法受戒的情況之下,居然當過善導寺住持、當代台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答應當她的剃度師,終於完成受戒,而終身敬奉印順法師。
文珠法師,是香港比丘尼,卻在隸屬一般大學體系的香港「聯合書院」讀大學。民國46年(1957),年約二十出歲,她參加各地華僑返台的活動搭船(船名「四川輪」)來台,一抵達基隆,來自台中的朱斐居士就硬遞給她500元新台幣(這是當年大學畢業生一個月的薪水),連教界碩德道源長老也趕來接風,真是殊榮。
到了台北,主辦單位才澄清他們對學生團體不提供食宿,在他人協助之下,居然住進臨沂街與一位老法師和兩名服務老法師的傭人同住,是的,這位老法師就是印順法師。於是,她能得到印老垂詢修形狀況、讀書困境,嘉勉她能在常態大學讀書,也激勵她不忘初心,希望她在大學畢業後,能為佛教努力、奉獻。
書中還記錄了一句,印老跟她說,「成立女眾佛學院,是因為如果成立男眾佛學院,根本招收不到學生。」這麼一個不一樣的決定,造成台灣佛教界勇悍如「大丈夫」的比丘尼眾,既能弘法利生,承擔如來家業,也能支持比丘眾及學術研究,開展台灣與世界各地完全不同的佛教風貌。
我想閱讀這一本 1958年人生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社的前身)的《寶島旅行記》,瞻望民國46年時候,一位堅持出家學佛的香港比丘尼,從她眼中看到當年的台灣佛教大德、護持佛法的居士與當年蓬勃的佛教活動。
現在,台灣的弘法活動衰頹下來,正在枯萎當中。
1 則留言:
請問釋文珠法師曾否在香港九龍成立過佛教大華小學、當時我是其中一小學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