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法友飛鴻 369:阿蘭若與《一切經音義》,佛學問答 32


蘇錦坤:
  arañña,森林閑靜之處,譯為「阿蘭若、阿練若」,在《中阿含》常譯作「無事處」。
  僧人居住的地方有時又叫 arañña,譯為「阿蘭若、阿練若」,後來簡稱作「蘭若」;此字的意思其實是近郊的森林,便於遊方沙門乞食與禪修。若離村鎮過遠,來回乞食就耗費掉大半天時間,不利修行;若在村鎮之中,則過於喧鬧,或則容易跟在家眾來往過密;所以選取森林邊緣,距村鎮遠近適當的地方住止。

--------------
Heaven Chou:
  印象中,「蘭若」是吵鬧、吵雜的意思。
  「阿蘭若」就是清靜之意,而寺院則是後來引申義。
  「蘭若寺」原本想要表達的應該是指清靜的寺院。
  不過「阿」是「無」的意思,若把阿當成虛字省略,「蘭若寺」就變成了吵鬧的寺院了,這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不過我對這些語言來龍去脈不了解,不知有沒有記錯。
--------------
  這只要查 rañña 或 raññā 有無「吵鬧、吵雜」此一字義即可知曉。就我查多部巴利字典所知,此字可以為 rājā (to lead) 的衍生字,但是,沒有「吵鬧、吵雜」的字義。
  這也就是說,可以從某一字義加前綴詞 a- 而成為反義字;但是將某一 a 開頭的字,去掉前綴詞 a- ,不一定會存在此字。
  這在辛島靜志老師稱之為「 folk etymology 民俗字源學」,很可能這樣的推論並不成立(雖然,有些註釋書頗喜歡用這一招來解釋字義)。
  在漢字有「委矢」的「矮」字,應是「射」。
  「寸身」的「射」字,應是「矮」。
  這樣子的推理有很高的機會是「亂猜」。
-------------
Heaven Chou:
  剛查了一下,這段勉強接近我所說的解釋。
《一切經音義》卷23:阿練若

阿此云无練若有兩義一曰聲謂无人聲及无鼓譟等聲二曰斫謂无斫伐等諠𡗚雖言去聚落一俱盧舍為阿練若𠁅亦湏離斫伐𠁅也譟音乘到反。
(CBETA, C057, no. 1163, p. 103, b10-14)
--------------
蘇錦坤:
  《一切經音義》還有幾處解釋:
  1. 《一切經音義》卷50:「阿練若(梵語『阿』,此云『無』。『練若』有兩義:一曰『聲』,謂無人聲及無鼓譟等聲。二曰『斫』,謂無斫伐等諠吏。雖言去聚落一『俱盧舍』為阿練若處,亦須離斫伐處也。譟音『桑到反』)。」(CBETA, T54, no. 2128, p. 641, a20-21)
  2. 《一切經音義》卷21:「阿修羅(或云『阿素羅』。『阿』,此云『無』也;『素』,極也、妙也;『羅』,戱也;言此類形雖似天,而無天之妙戱也。案《婆沙論》譯為『非天』,以此類雖天趣所攝,然多諂詐無天實德,故曰『非天』。如人行惡,名曰『非人』。舊翻為『不酒』者,譯人謬言也。謂梵語中『窣唎』名『酒』。而與『素囉』聲近,即訓『阿』字為『不』,故云『不酒』,斯乃失之甚也。案梵本中『阿修羅』是多聲呼之,『阿素洛』是少聲呼之,然皆同一稱謂也)。」(CBETA, T54, no. 2128, p. 435, a2-5)。
  第一項出自「《攝大乘論》音義」,為玄應所作。第二項出自《一切經音義》中引用《音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為「大唐沙門慧苑」所作。第二項的解釋「『阿』,此云『無』也;『素』,極也、妙也;『羅』,戱也」,恐是誤傳。
  我們再看下一則(慧琳所作):
《一切經音義》卷21:「摩尼(正云『末尼』,『末』謂『末羅』,此云『垢』也,『尼』云『離』也,言此寶光淨,不為垢穢所染也。又云『摩尼』,此云『增長』,謂有此寶處必增其威德。舊翻為『如意』、『隨意』等,逐義譯也)。」(CBETA, T54, no. 2128, p. 434, b11-12)
  此字即為「maṇi」,將此字拆為「末」,而作「mala 塵垢」解釋,將「尼」作「離 vi」解釋。

  可知,《一切經音義》的拆字來解釋字義,相當不足以信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