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臺灣番社風俗考

以下引自《鯤鯷工作室》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rmosa/28063630#message_header

臺灣番社風俗考:摘自清同治13年(1874年)申報,共五篇。

臺灣番社風俗考(一)

清同治13年農曆4月12日(西曆1874.05.27,星期三)

夫番社,亦人耳。熟番,則與內地民人無別也。惟居處、飲食、衣飾、器用、婚嫁、喪葬,則有異於人耳;而番社中,亦復各不相同。今又縷屑以言之,亦足以資異聞也。

臺灣縣有番社三:一曰大傑巔社(版主按語:今台南縣內門鄉)、二曰新港社(版主按語:今台南縣新市)、三曰卓猴社(版主按語:今台南縣新化鎮,現在仍然有卓猴與芋匏兩地名)

番作室名囤。先以竹木結成椽桷,編竹為牆,蓋以茅草,為兩大扇;中豎大樑,備酒、豕邀請番眾,舉上兩扇合為屋。狀如覆舟,寬二丈餘、長數丈;前後門戶流通。夫妻、子女,同聚一室。門兩旁上下丹艧采色,燦然可觀;舍內,地淨無塵。前廊,竹木鋪設如橋俯欄,頗亦有致;鑿木板為階梯。木極堅韌,或以相思木為之;又有一種木,文理樛結如檀梨狀,從內山採出,番亦不名何木,高可五、六尺。入室者,拾級而入。

所食之飯,凡二種:一,占米,煮食;一,篾筩貯糯米置釜上,蒸熟。手團食,日三餐,出則裹腰間。酒凡二種:一,舂秫米使碎,嚼米為麯置地上,隔夜發氣,拌和藏甕中。數日發變,其味甘酸;曰「姑待」。婚娶、築舍、捕鹿,出此酒沃以水,群坐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吸飲之;酒酣歌舞,夜深乃散。一,將糯米蒸熟拌麯,入篾籃、置甕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遇貴客,始出以待;敬客,必先嘗而後進。凡捕魚,於水清處見魚發發,用三叉鏢射之或手網取之。小魚,熟食;大魚,則醃食,不剖魚腹,就魚口納鹽甕中,俟年餘生食之。捕鹿,名曰「出草」。或鏢、或箭,帶犬追尋;獲鹿即剝割,群聚而飲。臟腑醃藏甕中,名曰「膏蚌蛙」;餘肉,交通事貿易、納餉。

其衣飾,黑白不等,俱短至臍;名「籠仔」。用布二幅,縫其半於背,左右及腋而止;餘尺許,垂肩及臂,無袖,披其襟。衣長至足者,名「幔」。暑則圍二幅半烏布,寒則披幔;近亦有倣漢人衣褲者。番婦衣短至腰,或織茜毛於領,或緣以他色。腰下圍幅布,旁無襞積為桶裙。膝以下用烏布十餘重,束其腓至踝。頭上飾以珠,或瑪瑙珠。頸項掛銀錢、約指、螺貝,瓔珞纍纍,盤繞數匝。臂釧,來自東洋,或穿瑪瑙為之手圈。若遇種粟之期,群聚會飲,挽手歌唱,跳躑旋轉以為樂。有一種曰麻達,專以走遞公文,插雉尾於首,手臂繫「薩鼓宜」;以鐵為之,狀如卷荷,長三寸許。展足鬬(鬥)走,腳掌去地尺餘,撲及其臀;沙起風飛,手鐲與「薩鼓宜」相擊,丁當遠聞,瞬息數十里。番之習荷蘭字者,曰「教冊」;用鵝毛管削尖,注墨汁於筒,蘸而橫書自左而右,登記符檄、錢榖數目。暇則鵝營插於頭上,或貯腰間。

耕種,如牛車、犁耙,與漢人同。厝內器皿各殊:汲水用匏,飯具用椰碗、螺殼,捕鹿用鏢、箭。炊飯用鐵鐺,亦用木扣,陶土為之;圓底縮口,微有唇起以承甑。以石三塊為竈,置木扣於上以炊。近亦築竈,間置桌椅及五綵瓷器;非以資用,為美觀耳。螺錢,皆漢人磨礱而成;圓約三寸,中通一孔,以潔白者為上。每圓值銀四、五分,如古貝式;各社皆然。

婚姻,名曰「牽手」。訂盟時,男家父母遺以布。番人之未娶者稱曰「麻達」(版主按語:西拉雅語稱男子為麻達,或記為「馬達」);成婚,父母送至女家,不需媒妁。至日,執豕酌酒,請通事、土官、親戚聚飲,賀新婚。夫婦反目,即離異。男離婦,罰酒一甕、番銀三餅。女離男或私通被獲,均如前例;其未嫁娶者不禁。若配合已久,造高架,坐婦於上,舁迎諸社中;番眾贈色布,歸宴同社之眾,則永無離異。

番人死後,不論貧富,俱用棺埋厝內(版主按語:此為南島民族共有的習俗);以平日衣服、器皿之半殉。喪家衣,俱著皁色,以示不變;父母、兄弟之喪,俱一年。夫死後改適,必自為擇定,告前夫父母、所生父母而後嫁。

三社風俗之大略也(選「循環日報」)。

臺灣番社風俗考(二)

清同治13年農曆4月15日(西曆1874.05.30,星期六)

大傑巔社,在羅漢門;無差徭。新港,舊屬諸羅,改隸首邑。蓋新港向與蕭壟、麻豆各番住於小琉球,後乃移之至此。此二社,地大番饒,推為巨擘。卓猴,為最遜。

羅漢內門、外門,皆大傑巔社地也。康熙四十二年,臺灣諸民人招漳州屬縣民墾治。自後往來漸眾,耕種、採樵,每被土番鏢殺或以火焚死,割去頭顱;官弁詰捕,杳無蹤跡。其近者為木崗、武洛、大澤機,遠者為內幽諸社,生番環聚,緝治為艱;爰立界以絕其出入,藉杜其患。

土番初以鹿皮為衣,夏月結麻枲,縷縷掛於下體。後乃漸易幅布,或以「達戈紋」為之——達戈紋,番人自織布名也。逮後,新港社番衣褲,半如漢人,各裝棉;諸羅山中諸社亦有倣效者。

番婦能為詛咒;「諸羅志」云:作法詛咒,且名曰「向」。番婦自言:『初學咒時,坐臥良久;如一樹在前,臥而誦「向」,樹立死,方為有靈』。先試樹木立死,解而後穌;然後用之。不則,恐能「向」、不能解也。入舍,無敢胠篋探囊。擅其技者,多老番婦。田圍阡陌,數尺一杙,環以繩;雖山豕、麋鹿,弗敢入。漢人初至,摘啖果蓏,唇立腫;求其主解之,轉瞬平復如初。近年附郭諸社畏法,不敢為;稍遠,則各社皆有。或於笭箵中取鵝卵石置於地,能令飛走;喝之,則止。

新港與加溜灣(版主按語:今台南縣善化鎮,為最早漢化最早之平埔社)、歐王(版主按語:西拉雅語稱溪流為「歐王」,或記為「漚汪」,今台南縣漚汪鄉)、麻豆(版主按語:今台南縣麻豆鄉,西拉雅語稱眼睛為「麻豆」)在「偽鄭」時為四大社,令其子弟能就鄉塾讀書者蠲其徭,欲以漸化之。四社番亦知勤稼穡、務蓄積,比戶殷富;又近郡治,習見城市居處禮讓,故其俗於諸社為優。歐王,即曰蕭壟;地瀕海濱,不當孔道,尤為富庶。新港、加溜灣二社,為一邑孔道。凡奉差至者,將照身一出,練保人等不知何事,並不知何名;晝則支給酒食,夜則安頓館社,然燈進饌,折勒規例。臨行,供應夫車,一人必坐一乘;日撥數起。番社之恪奉徭役如此。

新港四社地,邊海空闊。諸番饒裕者,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廩囷圈圉,次第井然,環植刺竹至數十畝。

郡中造船,出水最艱;所司檄四社番眾牽挽,歲以為常。聞金一鳴,鼓力並進。事畢,官酬以煙、布、糖丸,用償厥勞;番眾無不踴躍,歡聲雷動。

番社風俗,終身依婦以處,皆以門楣紹瓜瓞,父母不得有其子;故一、再世,而孫且不識其祖矣。番人皆無姓氏,有以也。

臺灣番社風俗考(十一)

清同治13年農曆5月13日(西曆1874.06.26,星期五)

彰化縣境之東,錯居而雜處者有九社:一曰大武郡社、二曰西螺社、三曰東螺社、四曰二林社、五曰南社、六曰阿束社、七曰大突社、八曰眉裏社、九曰馬芝遴社。

大武郡之女,時以細砂礪齒,望若編貝。大武郡社(版主按語:今彰化縣社頭鄉)文身者愈多,耳輪漸大如碗;獨於髮加束(版主按語:西元1697年郁永河的《裨海記遊》有相同的描述),或為三叉、或為雙角。又以雞尾三羽為一翿,插髻上,迎風招颭,以為美觀。東、西螺以北之番,好飼馬,不鞍而馳驟;要狡獸、截輕禽,豐草長林,屈曲如意。擇牝之良者,倍價而易之,以圖孳息。東螺社中,間有讀書識字之番。有能背誦毛詩者,口齒頗真,往來牌票。亦能句讀。舊阿束社(版主按語:今彰化縣和美鎮附近),於康熙五十七年大肚溪漲,幾遭淹沒;因移居山岡。今經其地,社寮已無可問,而竹圍尚鬱然蔥蒨也。過此,極目豐草,高沒人身;中有車路,荒榛埋輪。涉大肚溪,行山麓間,竹樹蔽虧,遠岫若屏;幾不知為文身之鄉矣。南社番人,其祖出自興化,渡海遭颶風,船破漂流到臺;娶番婦為妻。今其子孫婚配,皆由其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其居處,皆填土為基,高可五、六尺;編竹為壁,上覆以茅。簷頗深邃,垂地為土基方丈,雨暘不得侵。其下可舂、可炊、可坐、可臥,以貯笨車、網罟、雞塒、豕欄。架梯入室,極高聳宏敞,門繪西洋人像。別社亦填基為屋,較此則卑狹矣。土番之未娶者夜宿社寮,不家居;恐去社遠,致妨公務也。(版主按語:此段為抄自《東番記》)

飯多佔米,清晨煮熟,置小籃內(名「霞籃」),或午、或晚,臨食時沃以水。或以糯米,炊蒸為飯。制酒,與哆囉嘓諸社(版主按語:此為台南縣東山鄉、嘉義縣白河鎮附近)同。每年以黍熟時為節,先期定日,令麻達於高處傳呼,約期會飲;男女著新衣,連臂蹋地,歌呼嗚嗚。捕鹿、採魚,自新港以至淡水,俱不敢養犬。東西螺食豬肉,連毛燔燎;肝則生食,肺、腸則熟而食之。二林捕魚,番婦或十餘、或數十於溪中用竹籠套於右胯,眾番持竹竿從上流敺魚,番婦齊起齊落,扣魚籠內,以手取之。

所衣之布,用苧織成,領用茜毛織以紅紋;為衣長只尺餘,釘以排如。下體用烏布為蔽,長二尺。炎天,則結麻片為之,縷縷四垂,圍繞下體以為涼爽,且便於渡水。二林(版主按語:今彰化縣二林鎮)不為大耳,皆帶銅錫墜,長衣。麻達頂髮分兩邊,梳結兩髻。東、西螺番,幼時剃髮,約十餘歲留髮;待成婚後,剃去周圍之髮,所留頂髮較辮稍大。臂腕束以鐵釧,有兩手用五、六十者;或用蛤釧。或縛手腕以草,長垂至地如塵拂狀。或編蔑束腹,以圖就細。凡差役皆麻達所任,束腹奔走,倍為趫捷;成婚則去之。馬芝遴番,頭戴木梳,或插竹簪,或插螺簪、鹿角簪。

番人出入,佩小刀。舍中置鹿頭角;有疾者沐髮,用以擊之即瘥。夜無燈,用松木片植石上燃之。番婦用圓木挖孔為機,圍三尺許,函口如槽。以苧麻捻線,緯用犬毛為之;橫竹木桿於機內,卷舒其經,綴線為綜,擲緯而織,名「達戈紋」。又織麻布,名「老佛」。其所吹鼻簫,長可二尺,亦有三尺者;截竹竅四孔,通小孔於竹節之首,用鼻橫吹之——或如簫直吹。又有以木為之,如嗩吶狀;聲亦相似。皆麻達遊戲之具。

男女自幼訂姻,用螺錢。及笄,女家送飯與男家,〔男家〕亦如之。定婚期,番媒於五更引婿至其家;天明,告其親,讌飲稱賀。亦有不用定聘;薄暮,男女梳粧結髮,遍社戲遊,互以嘴琴挑之,合意遂成夫妻。琴以竹為之,長可四寸許,釘以銅片,另繫一小柄;以手為往復,唇鼓動之。其俗,惟長男娶婦於家,餘則出贅。南番社,夫婦雖反目,終不離異;下四社,任意離合。東螺社,幼時兩家倩媒說合,男家用螺錢三、五枚為定;娶時,再用數錢。或姊妹、妯娌迎新婦入門,男女並坐杵臼上,移時而起。女戴「搭搭乾」,用篦為之;嵌以蛤圈及燒石珠,插以雉尾為飾。三日後,新婦隨姑請母氏會飲。

父母死,服皂衣,守喪三月。尸瘞厝邊,富者棺木、貧者草席或鹿皮襯士而殯;生前什物,俱殉其半(選錄香港「循環日報」)。

臺灣番社風俗考(之三)

清同治13年農曆5月28日(西曆1874.07.11,星期六)

彰化縣中,更有水連沙二十五社,亦皆熟番也;而其風景迥異於諸番。水連沙雖在山中(版主按語:應該是「水沙連」,今日月潭),實輸貢賦。其地四面高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為潭,廣可七、八里,曲屈如環;圍二十餘里,水深多魚。中突起一嶼,番人皆繞居嶼上,非舟莫即;番社形勢,無出其右。自柴里社轉小逕,過斗六門崎嶇而入,阻大溪三重,水深險,無橋梁,老藤橫跨溪上,往返從藤上行。外人至,即股慄不敢前;番人慣行,不怖也。其番善織罽毯,渲染五色狗毛,雜樹皮為之;陸離如錯錦,質亦細密。西方人多欲購之,常不可得。番婦亦白晢妍好,能勤稼穡,人皆饒裕。番屋,皆空其頂;頂為屋,則社有火災。岸草蔓延,繞岸架竹木浮水上,藉草承土以種稻,謂之「浮田」。隔岸欲詣社者,必舉火為號;社番劃「蟒甲」以渡。嶼中圓淨開爽,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水沙連過湖,半日至加老望埔,一日至貓里眉;其餘至諸社,皆一日程。惟至崇爻社,則必過大山數重,四日夜可抵。其境路極崎嶇,坑塹險阻,難於跋踄;若陰雨水漲,更難計程。由淡水從山後行,路稍不易。番人依山結廬;所屬二十餘社,層巒疊嶂,峭壁巉巖,路逕之仄,劣能容趾。惟南北兩澗,沿岸堪往來外,通斗六門、竹腳寮,乃各社總路隘口;通事築室以居焉。二十五社,分為南港、北港。南港之番,居近漢人,尚知有法;北港之番,與悠武乃等社野番接壤,最為凶頑。通事另築寮為加老望埔,撥社丁,置煙、布、糖、鹽諸物以濟土番之用;售其鹿肉、皮、筋等項,資課餉。每年五月吊社、七日進社,共計十閱月可以交易、完課;過此,則雨多草茂,番無至者。昔時,水連沙各社乘亂,殺通事以叛。邑令多方招徠,示以兵威火砲,賞以煙、布、銀牌。久之,始就撫云。

番人築室曰「濃密」。架竹為樑,鑿鬆石片為牆(鬆石者,內山所出;鑿之成片);上以石片代瓦,亦用以鋪地,遠望如生成石室。比屋相連,有同郡地街衢;與外社迥殊。男女未婚嫁,另起小屋曰「籠仔」、曰「公廨」;女住籠仔、男住公廨。

內山多麥、豆,少米榖。芋薯,則掘地為穴,積薪燃火,置芋灰中,仍復以土;饑則出而食之。黍米為酒;會飲,與別社同。醢為醢,俟有臭味,乃食。凡物生食居多,惟鹽取給於外。

衣用鹿皮、樹皮,橫聯於身,無袖;間有著布衫者。捕鹿時,以鹿皮圍身,皮帽、皮鞋,馳逐荊棘中。番婦衣自織達戈紋,項懸青紅米珠,亦如漢人裝束。收粟時,則通社歡飲,朝夕歌唱,名曰「做田」;攜手環跳,進退低昂惟意所適。

耕種,用小鋤、短刀掘地而種。行則貨物貯皮囊,戴於頭上。炊,用木扣以代鐺。

婚姻,亦由男女相悅,不待父母媒約,以嘴琴挑之;相從,遂擁眾挾女以去,勢同攘敵。後乃以刀斧、釜鐺之屬為聘,女以雞、豚、番布酬之。通社群聚歡飲,與外社男贅女家不同。夫婦離異,女將原聘歸還,聽其再適。北港女將嫁,兩頤用針刺如網巾紋;不刺,則男不娶。

凡遇父母、兄弟、夫婦之喪,頭裹帛布,號哭;十日不言、不笑、不履門外。葬用石版四片,築四方穴;屈曲屍膝,坐埋於中。其上,蓋以石版而覆以土(選錄香港五月十六日「循環日報」)。

臺灣番社考(第十四)

清同治13年農曆6月29日(西曆1874.08.11,星期二)

彰化境中,其處於西偏者,有九社:一曰大肚社、二曰感恩社(舊名牛罵)、三曰遷善社(舊名沙轆)、四曰貓束社(版主按語:貓霧捒社,今台中縣大里鄉、成功嶺附近)、五曰岸裏社、六曰阿史社(版主按語:阿里史社,今台中縣潭子鄉)、七曰樸仔籬社、八曰掃束社、九曰烏牛欄社。自過沙轆至牛罵社,屋宇隘甚。番室於牖外設榻,緣梯而登;雖無門闌,尚為高潔。屋前即山,而密樹陰濃,都不得見。惟有野猿跳躑上下,向人作聲,若老人咳;又有老猿如五尺童子,箕踞怒視。風度林杪作簌簌聲,肌骨欲寒。瀑流潺潺,聲韻悅耳;或時修蛇出於踝下。大雨之時,嵐氣甚盛,衣潤如洗。山上時有番婦出沒,墳首瘠體,貌不類人;而有術,善祟人。阿史諸社,磴道峻拆,溪澗深阻。番人皆矬健嗜殺,雖經內附,罕與諸番接;種山射生以食。縫韋作幘,鹿皮作衣;臍下結以方布,聊蔽前體,露臂跣足。茹毛,飲血。登山如飛,深林邃谷能蛇鑽以入。舉物,皆以首負載。居家則以裸,惟不去方布。周身頑癬斑駁,腥臊特甚。番女亦自白哲;繞唇吻皆刺細點而敷以黛,若塑羅漢髭鬚,共相稱美。樸仔籬、烏牛欄等社,有異種狗,狀類西洋;不大而色白,毛細軟如綿,長二、三寸。番披其毛,染以茜草,合而成線;雜織領袖、衣帶,相間成文,朱殷奪目。數社之犬,惟存其鞹。由諸羅山至後壟,番女多白晢;牛罵、沙轆、水裏為最。惟裝束各異,髮皆散盤。岸裏等五社,不出外山;惟向附近番社交易。而逼近內山,生番時出殺人。

大肚諸社,屋以木為樑,編竹為牆,狀如覆舟;體制與各社相似。貓霧捒諸社,鑿山為壁,壁前用土為屏,覆以茅草。零星錯落,高不盈丈;門戶出入,俯首而行。屋式迥不同外社。

酒、飯各二種:飯不拘粳、糯,炊而食之;或將糯米蒸熟,舂為餅餌,名「都都」。酒用黍米浸水,越宿舂碎,和以草麴;三、五日發氣,水浸飲之。一將糯米炊熟,拌置桶中,逾三日,澄汁蒸酒;番極珍之。魚、蝦、麞、鹿,與南、北投等社無異;惟沙轆、牛罵不食牛,牛死委於道旁。

男婦頭貫骨簪,項懸瑪瑙珠、螺牌。衣服(不論)皁白,俱短至臍。嫁、娶,俱著紅衣。貓霧束以下諸社,俱衣鹿皮;並以皮冒其頭面,止露兩目,睒睒向人,殊可怖畏。

收貯禾黍,編竹為筐,大小不一式;出作,則置飯於中。無升斗,以篾籃較准,與漢人交易。近亦置床榻、鼎檔、碗箸,以為雅觀。

婚姻,先由男女私通投契,然後結縭成夫婦。男以銀、錫約指贈女為定,女倩煤告之父母,因為主配,或娶、或贅。屆期,會眾設牲醪相慶。不諧,即爾離棄;婦不俟夫再娶而先嫁,罰酒一甕。私通彼獲,鳴通事、土官,罰牛一;未嫁娶者,勿論。岸裏各社,完婚三、五日,男往女家、女往男家,各以酒物相饋,不絕往來。

番死,喪葬及浴身入室,與南、北投等社同。守服十二日,不出戶;親戚送飯。十二日後,請番神姐祈禳除服。婦服滿,任自擇配,父母、兄弟不過問焉(選錄香港六月初七日「循環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