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說文解字注》改錯

P1130498

P1130499

書架上有一本《說文解字注》,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是台灣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重印的「經韵樓藏版」。

記憶中,搜尋不出我那一年在那一書局購買的書,也推敲不出有什麼理由買這本書。撰寫論文時,對網路上的《說文解字》資料有疑慮,彷彿架上有這本書,起身瀏覽書架,果然靜置於角落,翻開一看,「經韵樓藏版」,我當時是半信半疑,老實說,沒聽過什麼叫「經韵樓」的。直到今年讀了段玉裁的《經韵樓集》,才知道這是最原始的雕版,裡面還含有赫赫大名的《六書音均表》,與段玉裁和老師戴震的相關信函。這真是一本相當理想的版本!

可是,在音韻學上我是白癡,讀顧炎武的《音學五書》我是如聾似啞,《六書音均表》和《等韻圖》我是鴨子聽雷,怎麼辦呢?只好寫一些《說文解字》改錯吧?

怎麼抓到錯呢?手上雖然沒有《說文解字》的大徐本與小徐本,可是有一些甲骨文存和玄應的《一切經音義》,抓幾隻臭蟲應該還是夠用的。

1. 訾(98頁,上欄):「不思稱意也。从言,此聲。」

段注將原文補作:「訾訾,不思稱意也。从言,此聲。」並且注解:「訾訾,不思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訾訾,窳不供事也。』」

但是,段注又說:「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別一義。」

所以《段注》已發現此「訾」字,既解釋作「不思稱意也」,又解釋為「思」,這是進退兩難。

《一切經音義》卷34:「訾量(又作[序-予+訾],同。子移反。訾亦量也。《說文》:『思稱意也』)。」(CBETA, T54, no. 2128, p. 538, b7)

《一切經音義》卷55:「不訾(又作[病-丙+言],同。子移反。訾,量也。《說文》:『思稱音(版主按:應作『意』字)曰訾。訾,思也。』」(CBETA, T54, no. 2128, p. 672, b21)

《一切經音義》卷73:「訾哉(又作[序-予+訾],同。紫斯反。訾,量也。《說文》:『訾,思也』)。」(CBETA, T54, no. 2128, p. 783, c16)

《一切經音義》卷75:「不訾(又作[序-予+訾],同。紫斯反。訾,量也。《說文》:『訾,思也。』經文作貲財之貲,非也)。」(CBETA, T54, no. 2128, p. 793, a14)

《一切經音義》卷75:「不訾(又作[病-丙+訾],同。子移反。訾,量也。《說文》:『思稱意也。』)。」(CBETA, T54, no. 2128, p. 795, b2)

《一切經音義》卷80:「難訾(茲枲反。賈注《國語》云:『訾,量也。』鄭注《禮記》云:『思也。』《說文》:『思不稱意也。』從言,此聲也。)。」(CBETA, T54, no. 2128, p. 822, a3)

所以「訾」字,意為「思」,應該是各家所同,相當明確的。最後一則的引文「思不稱意也」。版主的解釋是「對不稱意的事思考其對策。」所以,原寫本、抄本誤抄多了一個「不」字,或者是抄寫的人眼睛「拖窗」將「思不稱意也」抄作「不思稱意也」。

此處應將《說文》「不」字,校勘為「衍字應刪」,而不是如《段注》又加上「訾訾」兩字,不符《說文》義例。

2. 則(179頁,上欄):「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古文「則」,左邊是兩個「貝」,籀文左旁為「鼎」而不是「貝」。

段注說:「籀文以『鼎』為貝。」說得更清晰一點,就是籀文為「鼎」,改為隸書後,簡寫成「貝」,所以「從兩貝」,就是「從兩鼎」。而「等畫物」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個(標準)鼎的條紋去刻在另一個鼎的上面(就是「電腦把文件 copy 過去的意思」)。

所以,《說文》「貝,古之物貨也」的解釋即使不是錯誤,也有誤導的嫌疑。

段注所說:「『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這句解釋就成了虛發的子彈,未射中目標。

3. 王(9頁,下欄):「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這是中了「緯讖」毒的《春秋繁露》的瞎說,上古時候用災變來嚇唬君王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這是在政治學領域的不通。

在文字學也不能認為造字的古人是個精闢的現代哲學家,一切還是得依賴文字演變的佐證。在出土的甲骨文、鐘鼎文,「王」字比較像是一把斧頭,從代表王權的實用大斧頭(古時候金屬是稀有資源),到象徵尊貴意義的「玉斧」。說老實話,古今中外,權力代表腐敗,絕對的權力代表絕對的腐敗,還沒見過那一位皇帝是貫通天地人三才的聖人呢!

4. 至(584頁,下欄):「鳥飛從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版主鬼迷心竅亂猜一通,从甲骨文看來,至字比較像是射箭中靶,整個圖案應該轉九十度來看,一是代表靶(古時候稱為「侯」或「的」),而指為「鳥模鳥樣」的應該是「矢、箭」。

段注左看右看,還是看成「鳥樣」,說:「不象上升之鳥,首鄉上。至,像下集之鳥,首鄉下。

依版主此一見解,此字應該是「指事」而非「象形」。

依照「寧言周孔錯,莫道鄭服非」的古例,像版主這樣的「胡言亂語」是會被逐出師門的。

幸好在台灣,還算安全,人家頂多說一句「歹年冬,厚俏(犭*肖)人」。

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