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法句經--- 5, 6

77

「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現存版本:

1. 北傳《法句經》,吳、維祇難、竺律炎、支謙譯(西元228?)維祇難譯本原為五百偈,26品,與巴利文版大致相符。後來支謙又得十三品,成為39品、752偈。

2. 《法集要頌經》,尊者法救集,宋、天息災(那爛陀)(宋太宗、西元990),共33品,和大智度論所說[起無常品(有為品),至婆羅門品(梵志品)]吻合。梵志品中部分偈頌似為[小部、經集的蛇品],其中偈頌比39品版本增加很多,而且混入菩薩思想,想是法救以持經譬喻師的立場又傾向大乘信仰後所編纂。

3. 《法句譬喻經》,西晉、法炬與法立譯(西元305),此為法句加上本生故事以演繹偈頌者,大抵依據(1)26品本之次序和語句,可見到26品本的可能原貌。

4. 《出曜經》,姚秦、僧伽跋澄譯(西元399)33品,和大智度論所說、法救所集者同一版本。出曜經可能與巴利《優陀那》的部份偈頌相同。

5. 巴利《法句經》,26品、423偈,漢譯有1952之了參法師譯,1983之淨海法師譯(譯自那爛陀長老之英譯,本書附有英譯,極為方便),南傳大藏經、元亨寺譯本;共三種版本。

6. 《法句經》:波特那版,梵文本(西元1935年印度人於西藏寺院發現的梵文版,經照相後,存於波特那(即是華氏城))26品。

7. 《法句經》:犍陀羅語版,西元二世紀犍陀羅語本,文字為佉盧文(Kharosthi),推定為26品本,應有540偈,此為殘本,現存350偈。

8. 藏文本法句經》兩種譯本均為33品本,名為Udanavarga

法句經,梵文版,英、法、德國探險家,分別在中亞發現的梵文版,判定為說一切有部的法句經(此部是共認法救撰集法句經的),33品。

由於早期佛經口誦傳承、老師、弟子展轉背誦,代代相傳的結果,造成了版本頗多的困擾。

巴利《法句經》---第 5 偈

確實,在世上怨恨不能止息怨恨。

只有無怨可以止息怨恨。

這是自古以來的法則。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了參法師譯,譯自巴利偈頌)

Hatreds never cease by hatred in this world;

    by love alone they cease.

     This is an ancient law.

(Thera Narada 英譯,錫蘭那羅陀長老英譯自巴利偈頌)

在這世界上,絕不能以怨恨止息怨恨,

唯獨無怨恨才可以止息,

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淨海法師譯自巴利偈頌,註:原意為古昔法,即自古以來的真理。)

支謙《法句經》卷1〈9 雙要品〉:

「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CBETA, T04, no. 210, p. 562, a19-20)。

〔香光莊嚴〕57期所引的〔法句經〕:Hatred in the world is indeed never appeased by hatred. It is appeased only by loving kindness. This is an ancient law.

在這世界上,絕不能以怨恨止息怨恨,唯獨慈悲才可以止息,

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巴利《法句經》---第 6 偈

而別人不了解這道理,我們在此世間我們終將死亡﹔

而了解這個道理的人,因此,停止了爭鬥。

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毀滅』;若彼等如此,則諍論自息。

(了參法師譯,譯自巴利偈頌)

The others know not that in this quarrel we perish;

those of them who realize it have their quarrels calmed thereby.

(Thera Narada 英譯,錫蘭那羅陀長老英譯自巴利偈頌)

他們不了悟:〔我們因這(諍論而)毀滅〕﹔

假使他們了悟,諍論自可停息

(法師譯註:此頌的起因為〔拘睒彌諍論〕。)

(淨海法師譯自上述巴利偈頌)

支謙《法句經》卷1〈9 雙要品〉: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CBETA, T04, no. 210, p. 562, a21-22)

巴利《法句經》---第 3 偈

若人辱罵我,打我;

若人挫敗我,掠奪我;

擁有這樣的想法的人,

怨恨不會止息。

巴利《法句經》---第 4 偈

若人辱罵我,打我;

若人挫敗我,掠奪我;

不擁有這樣的想法的人,

則怨恨止息。

安可先生提到...

吳譯(或吳譯所依據之本子)顯然將此03-06頌簡化。“慍於怨者,未嘗無怨”相當於03頌,“不慍自除”是04頌,“是道可宗”相當於“此古聖常法”;了參的中譯有譯到“忍”字,但英譯只說“不恨”,與吳譯“不好責彼”相近。“務自省身”也可以說是“了悟:『我等將毀滅』”。“如有知此”相當於“若彼等知此”。以是斷定此二頌來自03 – 06四頌。

2009年1月9日上午9:55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這是一個創見,我倒是沒有注意到。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覺支」,前兩項式「念覺支」與「擇法覺支」。你對差別的敏感度十分銳利咧,佩服,佩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