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德教授(Prof. Rod Bucknell)在澳洲昆士蘭大學任教二十年,退休後仍然著作講習孜孜不倦,白教授目前是法鼓山僧伽大學「《中阿含》英譯計畫」的召集人。2007年 6月應邀到法鼓山演講,題目是「《別譯雜阿含經》的兩個版本」。
在演講中,他開玩笑說:「如果在歐美,這場演講一定得花數十分鐘解釋什麼是《別譯雜阿含》,和為什麼要探討《別譯雜阿含》經文的次序問題,而此場在法鼓山海會廳的演講,在場的二十多位聽眾多能參與討論,並且提出相當有深度的意見和建議。這裡畢竟是東方,佛教人才薈萃的地方。」
特別提到這一件事,是在十月底的時候,以向吳老擇教授致敬的名目,約定 3 月 3 日在「瀚邦佛教研究中心」,以執經請益的形式,作了一次「反思第一結集」的佛學報告。----------------
早在此之前,我在 2 月 8 日把「投影片稿」(ppt)傳給我的教授朋友,請他幫我看看是否有謬誤,請他幫我指出,以免誤導聽眾。
他隔天回答說:
「粗粗看了你的演講題目,如果是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則頗為適合,如果是一般公眾,則可能過於艱深了。
不過,你所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所喜歡的,一向如此。就是追蹤佛教史料之中的史實與傳信。即如何在後來增加的迷霧之中,去發現可能有的真相。第一次結集也是如此,對了,關於第一次結集,要參考英語專著,具體名字我忘記了,是一本小冊子(剛查了下,是偉大的普散的著作La Vallée Poussin, Louis de (1976). The Buddhist Councils, Calcutt : K.P. Bagchi)。
在我看來,你是有點懷疑主義的。固然那些認為經典是金科玉律之人是教條主義,不足論也。但即使各部派的經律論差異也極大,但仍有共性存在,我就認為這些極少的共同的經典與理論乃是佛教的最初內核。
第一結集的存在,我認為是可信的(雖然時間地點與人數都可以討論)。而且劉震說沒有任何一句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過份懷疑主義。而且,雖然是熟人,但我要說劉震兄是個印度學家,對此史實可能言過其實了。
至於健康的經典學習態度,我則認為是不存在的。我們都有點學術本位,因此瞧不起信仰本位,但無論我們信不信,它們都是現實的存在,也不存在我們的方式更為健康一說。大家學術與信仰各安天命,此是最好。
法友 某拜
===========
當天結束,我在會後抓了幾位同學來問,沒想到,每一位都說「還好,明白易懂」。台灣的佛學會聽眾程度真的不可小覷!
(https://www.academia.edu/36042153/11_反思_第一結集_Reflections_on_The_First_Council)
剛剛去看了 YouTube 的淨空法師的影片,他說,阿難為何能誦當侍者之前世尊說的經。一是輾轉聞,二是世尊重說,三是阿難自通。他所引證的經典很有意思。 2018/3/5 AM 7:30
2 則留言:
上面淨空法師的影片的YouTube鏈接已經失效。我猜那應該是下面這個開示吧?
【信成就一切萬法(有字幕) 2014.6.13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回)02-041-0060集) / 編號:29-451 / 共 1 集】
其中所引證的相關經典是:《報恩經》和《金剛華經》。這段開示的部分内容和賢度法師的《華嚴經講錄一(世主妙嚴品)》有一致之處,或許是一些傳承裏面的傳統說法吧? http://dev.dila.edu.tw/hsiendu/interface.php?book=03
《報恩經》應該就是《大方便佛報恩經》
《金剛華經》?《金剛華仙經》??這部經看來是沒有流傳下來,只是在其他的論注中提到罷了?
淨空是依黃念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而說。
黃念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法會聖眾第一〉:「或疑曰:佛成道廿年,阿難方出家。又十年方命為侍者。如此,則卅年前佛所說經,阿難何能皆曰我聞。此有三解:(1)輾轉聞。(2)佛重說。(3)阿難自通。
(1)輾轉聞:《報恩經》言,阿難所不聞經,從諸比丘聞,或諸天子說。
(2)佛重說:《報恩經》言,阿難因佛命為侍者,乃求三願。其中第三乃「所未聞經,請佛重說」,佛許之。
(3)阿難自通:《金剛華經》言,阿難得法性覺自在三昧,所未聞經,自能憶持。」
唐代圓測、慧沼、慧苑、澄觀等皆有引《金剛華經》。
圓測《解深密經疏》卷1:「又解:《金剛華經》說:『阿難比丘,得法性覺自在王三昧,以三昧力故,前所說經,皆能憶持,與親聞無異。如宿命通,見過去事,無不明了。亦如迦旃延得願智力故,佛所說經,皆能憶持。阿難亦爾。』」(CBETA 2019.Q1, X21, no. 369, p. 182b19-22 // R34, p. 604a6-9 // Z 1:34, p. 302c6-9)
慧沼《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1:「如《金剛華經》言:『阿難比丘,得法性覺性自在王三昧。以三昧力,知所說經,皆能憶持。』」(CBETA 2019.Q1, T39, no. 1788, p. 184b16-18)
慧苑《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卷2:「三、阿難得勝定總持等故。《金剛華經》云:『阿難得法性覺自在王三昧故。如來前所說經,皆能憶持,與親聞無異。』《涅槃》云:『阿難多聞士,若在若不在,自然能解了,常與無常義。』」(CBETA 2019.Q1, X03, no. 221, p. 599c20-23 // R5, p. 60b11-14 // Z 1:5, p. 30d11-14)
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17:「《疏》:『或得深三昧,自然通達』者,《金剛華經》云:『阿難得法性覺自在王三昧故,如來前所說經,皆能憶持,與親聞無異。』《涅槃》亦云:『阿難多聞士,若在若不在,自然能解了,常與無常義。』《法華》得受記竟云:『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CBETA 2019.Q1, T36, no. 1736, p. 132c20-29)
現見最早的引用紀錄是吉藏。他說是轉引自道安。
《法華義疏》卷1:「問:阿難依何德何三昧能持佛經?答:釋道安云:『《十二遊經》云:「阿難得佛意三昧之所傳也。」《金剛華經》云:「阿難得法性覺三昧之所傳也。」』」(CBETA 2019.Q1, T34, no. 1721, p. 455a9-12)
唐代宗密把該經名作《金剛華仙經》。
《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卷4:「《疏》:『得深三昧自通』者,《金剛華仙經》云:『阿難得法性覺自在王三昧故,如來前所說經,皆能憶持,與親聞無異。』」(CBETA 2019.Q1, X09, no. 245, p. 544c20-22 // R14, p. 578a7-9 // Z 1:14, p. 289c7-9)
唐代道氤、良賁把該經名作《金剛花經》。
道氤《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1:「五、三昧力故。《金剛花經》說:『阿難得法性覺性自在。』」(CBETA 2019.Q1, T85, no. 2733, p. 22a6-7) 良賁《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1:「三、三昧力故。《金剛花經》云:『阿難得法性覺性自在王三昧,悉能憶故。』」(CBETA 2019.Q1, T33, no. 1709, p. 437a11-13)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