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客套話,不過版主在下敝人我,基本上十分歡迎版友跟我表達這一類近似「交心」的「客套話」。
此一部落格名為「台語與佛典」,想指出「藉助佛教譯詞追溯台語古音」,但是貼文截然分成兩截,二十名來訪版友之中,有十六位來閱讀「台語」,有三位來閱讀「佛教貼文」,只有一位是兩者兼讀。
2016年1月13日,校長辦年終尾牙,參加聚會的同學都報告了成果。同學曹永洋轉來一封陳存博士的來函。
曹永洋同學在 e-mail 上附註說:「梅廣教授(哈佛大學語言學博士)曾在台灣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中語系任教 40年,現已退休,台大仍有課。近著《上古漢語語法綱要》一鉅冊,2015年由三民書局出版。由此書可見其學養非泛泛之輩可望其項背......。
曹永洋 附記 2016.1.12
請鍾漢清兄電傳給見過一面的 Yifertw 兄(聽他一口流利道地的台語實在令我這個八十老人慚愧),小學到中學間(1945-1960),我常在客廳用台語與日語談天說地,結果從小二開始,我竟被奴化到後來只用中文寫作,哀哉!
================
2016-01-14 9:18 GMT+08:00 :(修)〈台語漢字「付」與「負」白話音的探討〉* 陳存
台語白話有一動詞/hoo7/(本調)音同台語漢文[互]字(
台灣國語或普通話用[厂]
互虎護胡鬍葫狐糊(糊塗)滸(水滸傳)戶滬(台北淡水亦稱「
有學者(如許極燉教授)建議適用「互」字,
尚有不少台語用 [h]或[厂]為聲母或是首音的單字,普通話則用[f]或是[
負付符咐附府腐俯佛拂赴副福富蝠幅服敷腹覆複復傅甫脯輔賦父斧膚
除了上面已經言及,又將進一步詳細說明的「付」「負」兩字外,
上列有兩字適用於台語白話/hoo7/的意思者正是「付」與「
漢字三要素是形聲義,字形「付」是會意字;「亻」與「寸」
「負」字《說文解字》「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負」
關於近音「佛」(Buddha)一字的各種漢字發音,
———
*1. 台語標音棌用教育部建議的羅馬字標記,另外以國際音標注釋。
*2. 此篇為敬答故王育德教授的第三篇關於台語常用語詞的漢語字源。
*3. 「付」及「負」兩字福州話白話音均讀為[hou],近台語[
Sent from my iPad
===================
Dear Frank and Tsao,
來文待我慢慢消化,我先跟你商量「sui2 美」與「hoo7 互」兩字。
我對此兩字有不同的意見。
西漢末年有一位大學問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採集不同地方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稱呼, 編成書的人。他叫「楊雄」(歷史學者已經一致認為「揚雄」 是錯字),這本書叫《方言》。《方言》這一本書的第一條是:
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以台語來講「知道 tsai1-iann2 知也(知影)」,有「黨 toon2」,有「曉 hiau2」,有「哲 thie3 (徹)」,有「知 tsai1」,有「別 bat (入聲字)」。
回來說「美 sui」,《方言》有一條紀錄是:
娃、〈〉嫷、〈〉窕、〈〉豔,美也。吳楚衡淮之間曰娃, 南楚之外曰嫷,〈〉宋衛晉鄭之間曰豔。
我認為,來函所稱的「秀 sui2」,應作「嫷 sui2」,因為「秀」在文獻上沒有「 sui2」的讀音,而「隋」是讀作「sui5」。《說文》紀錄「 秀 sui2」是「息救切」,韻部是「宥部」,而「sui2」 韻部是「微部、支部」,兩者讀音不同。
我認為台語的「hoo7」有兩個意思,一是「給」,如「 我給你一枝筆 gua2-hoo7-li2-tsit-ki1-pit」, 另一是「被」,柯 P 「被他母親罵 hoo7-in1-bu2-ah-ma7」。
這個字應該是「予」,有「給」和「被」的意思,「雨」讀作「 hoo7」,所以「予」讀作「hoo7」也沒問題。
Yifertw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