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法友:
《大智度論》中,常見「秦言」二字,此二字究竟是何義?
「秦」之一字,不是指「姚秦」 的秦吧?雖然譯者是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但論是龍樹菩薩所造,論中不可能提到姚秦吧?
可是,若不是「姚秦」,則「秦言」究意是何義?
我是初學,願諸位先進法友不吝賜教。
感恩!!
==================
親愛的法友:
到 CBETA 去逛一逛,剛好看見你的問題。
是的,你已經回答自己的問題:「秦言」的「秦」,就是指「姚秦」 的秦。
你的另一問題:「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為何會提到姚秦?」
如果你去翻閱紙版(而不是數位版)《大藏經》,這些「秦言...」的字是被稱作「雙行夾註」,字體只有原文的一半大小,且在一直行之下排作兩行直行,這樣「不厭其煩」的排版是代表「這些字是譯者的註解,不是所翻譯的原文」。在中國第一部「雕版大藏經」《開寶藏》(開寶四年,西元971年開始雕版)之前,佛經是以書寫抄錄,而不是刷版印製,學者稱為「寫本」。即使是經典「寫本」,也是維持這樣「雙行夾註」的抄寫格式。
這些所謂「秦言...」、「晉言...」不盡然是翻譯團隊所夾註的原貌,有些已經被後代抄寫者有意或無意修改了。例如,〈《法句經》序〉:「唯昔藍調安侯世高、都尉、佛調,譯梵為秦」(CBETA, T04, no. 210, p. 566, c2-3)。「譯梵為秦」雖然是正文,而非「雙行夾註」,《法句經》與〈《法句經》序〉都是譯於(作於)三國時候的吳國,不可能自稱前代「秦始皇」的秦,也無法預知後代「苻秦、姚秦」的秦,這個「秦」字顯然是修改過了。
《中本起經》卷1〈2 現變品〉:「字曰虵虵(晉言寶稱),」(CBETA, T04, no. 196, p. 149, a15)
《中本起經》為東漢康孟詳所譯,不可能自稱「晉言」。
《賢愚經》卷1〈7 須闍提品〉:「字修婆羅提致,晉言善住」(CBETA, T04, no. 202, p. 356, b10)
《賢愚經》不是根據「文本」翻譯,而是沙門慧覺等人在高昌郡聽經所記,慧覺等人是「元魏涼州譯沙門,當然不可能自稱為「晉、晉言」。(CBETA, T04, no. 202, p. 349, a5)
《雜寶藏經》卷1:「一拘屢者(秦言五里)」,」(CBETA, T04, no. 203, p. 452, c5)
《雜寶藏經》卷1:「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為北魏僧正曇曜所譯,也不可能自稱是「秦、秦言」。
所以,這些「秦言」、「晉言」不能直接拿來當作推論經典的翻譯年代的證據。
Yifertw 2016.1.2 PM 5:12
Yifertw 2016.1.2 PM 5: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