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活水來冊房」提到:
我故鄉有一個外地少聽見不過也算有名的詞,叫做「阿奴」(a-ló),是長輩對小孩的稱呼。我不曾在外地聽人這樣叫過,但這詞彙不知何故有點有名,很多人雖然不會這樣講,但聽到我講這個詞,也都知道說「你是不是雲林嘉義海邊的人?」
臉書所附的《潮汕方言》,寫著:
「奴:『俗呼孩童為阿奴,或曰奴奴。案《通鑑》:「周顗母謂周謨曰『毋似阿奴碌碌』」,《世說》:「周謨為晉寧守,顗撫其背曰:『阿奴好自愛。』」〈注〉:「阿奴,謨小字也」,詎知顗呼其弟嵩亦曰阿奴。《世說》又言:「謝奕謂其弟曰:『阿奴亦放去耶?』」《晉書》:「阿奴火攻,固出下策」,可見晉時,統稱弟為阿奴,非謨小字也,《詩》:「樂爾妻孥」,《玉篇》:「孥,子也」,奴,字實同「孥」,或曰孥子,非奴僕也。』」
在彰化,很少聽人講「ah-lo5-ah」,印象中似乎聽過一兩次,意思為「小孩子」。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怒,台語讀作「noo7」;《說文》「乃故切」,《玉篇》:「奴古切」。
奴,台語讀作「noo5」。但是,奴婢,台語讀作「noo5-pi7」;奴才,台語讀作「loo5-tsai5」,所以,台語道謝,大部分「loo2-lak」或「hoo1-li2-tsiann1-loo2-lak」,「loo2-lak」很可能是「勞力」。
1 則留言:
「奴」、「阿奴」、「我奴我狗」、「我奴咧」、「我奴我心肝」...,都是長輩對小孩的暱稱,就像現在華語的「寶貝」。現在較少人用,以前則是一般用語,如果版主有機會到北門,再問問杏春那位阿媽就知道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