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大正藏》前三種缺失之「以《頻伽藏》為工作底本」 1/4


日本明治天皇去世,接任者為大正天皇,大正元年就是民國元年,中國、日本在這一年都發生重大的改變;清朝在1895年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這時已是國際法上公認的日本領土。
《大正藏》的編印,一方面日本佛教界想展示國威,編印一套兼含漢譯佛典與日本佛教著述的「大藏經」,另一方面,帖主認為這是因新就任的大正天皇體弱多病,日本佛教界有一點為天皇「修福祈壽」的意思,而避諱不說。
一般理解,《大正藏》以《高麗藏》(再雕版)為「底本」,以宋藏、元藏、明藏、聖語藏、宮內省藏寫本等為「校本」,以登錄「校勘註記」。所謂「底本」,是正文完全採用該書的用字,所謂「校本」,是用來與「底本」對照,有差異則登錄為「校勘註記」。
《大正藏》的原則是「校而不改」,也就是說,即使「校本」很明顯地比「底本」正確,也只登記在「校勘註記」,而不去改變「底本」用字。
相對於此,佛光版《大藏經》與《雜阿含經論會編》則採用逕改底版用字的方法。校勘學者主張用「校而不改」的方式。
CBETA 發行後,陸續有學者發現有些用字《高麗藏》(再雕版)用字無誤,而CBETA 用字錯了。這有兩種狀況:
1. CBETA 用字輸入訛誤。
2. 《大正藏》用字訛誤,CBETA 遵循此一用字。

關於第二點,《大正藏》的訛誤算是有相當數量,我們先說明第二點,再列舉其他各點。
《大正藏》最大的訛誤是「《大正藏》的『底本』不是他所宣稱的《高麗藏》(再雕版),嚴格來說《大正藏》的『底本』是民國初年雕印的《頻伽藏》」。
永崎研宣和方廣錩的研究指出,當年《大正藏》的「工作底本」其實是《頻伽藏》,因為《高麗藏》(再雕版)頗為珍貴,不輕易借人使用,當年尚無影印機可用,所以工作人員在《頻伽藏》上標註《高麗藏》(再雕版)的用字,再將此「改訂過」的《頻伽藏》當《高麗藏》使用,所以,現存《大正藏》會呈現一些《頻伽藏》的失誤。
《頻伽藏》是鉛印本。全名為《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1909~1913年出版,基本上是以日本《弘教藏》為底本排印,刪去部分清朝、日本著述。大致而言,校訂不夠精嚴,又刪去日本《弘教藏》本有的「校勘註記」,學者認為是「不夠理想」的《大藏經》。 「頻伽精舍」設於英籍猶太人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 1851-1931)與妻子羅迦陵(自稱父親是法國人,母親為中國人)位於上海的哈同花園。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