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玉裁校改底本的做法。在顧氏看來,段氏就是那種「才高意廣」的人。按照前文所引段氏自己的說法,這叫「學識無憾」;而顧氏不改底本,則是「學識不能自信」。在顧廣圻看來,段氏這樣改動古書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校者並不能保證校勘絕對正確。如果因為自己的改定而造成新的錯誤,則是「誣古人、惑來者」的罪人。
-----------
吳寶原問:
關於「中國古代校勘學者基本上分為兩派,段玉裁主張「逕改底本」,也就是新版本的「錄文」不一定是「底本」的用字,但是,有所更動,一定要在「校勘註記」顯示。顧廣圻則主張「以不校,校之」,「不校」是指不更「底本」的用字,「校之」則是在「校勘註記」載明「異讀」之間的取捨。在此兩個不同意見之間,我是贊同顧廣圻的處理方式。」
—— 我很想了解:你為什麼不支持段玉裁主張,而支持顧廣圻的意見。
-----------
蘇錦坤回答:
因為:
- 產生一個新版本,年代久遠之後,不知某字的「異讀」是依據古版,還是出自編輯的「理校」。
- 「底本」用字,是「版本譜系」的重要資料,在判定「異讀」的「是、非」時,有些狀況必須依賴此一證據。被「蓋牌」後,如後代遇到文獻浩劫,此一線索就會完全消失。
- 編輯無法「絕對保證」替換新字後為「正確」,有時是將「錯字」去替換「正字」,造成自古以來常見的「越改越錯」的現象。 我舉一個例,有時「正體字」排版的文章出現了錯字,我可以判定出是哪字出錯,因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錯字。如果用套裝軟體將整篇文章轉成簡體字,那字出錯跟為何出錯,就更難分辨了。 我有一篇論文,曾被轉成簡體字;經我抗議之後,負責的編輯又將被轉成簡體字的論文用「套裝軟體」再轉回正體字。這下子,連身為作者的我都很難抓出錯字了。這是類似的情況。
-----------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3A%2F%2Fwww.cuhk.edu.hk%2Fics%2Fjournal%2Farticles%2Fv66p159.pdf
黃湛〈段玉裁、顧廣圻論爭始末重探〉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66 – January 2018 © 香港中文大學示。顧廣圻則主張「以不校,校之」,「不校」是指不更動「底本」的用字,「校之」則是在「校勘註記」載明「異讀」之間的取捨。在此兩個不同意見之間,帖主我是贊同顧廣圻的處理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