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大溪,過了大漢橋總是見到左手邊有一「李騰芳古宅」的指示牌,心想「清領時代,北部名人除了開台進士鄭用錫、詩人林占梅、太古巢陳維英之外,誰是李騰芳啊?」因此,將近二十次路過大溪,總沒左轉進去探訪。
李騰芳1865年中舉人,離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不遠(鄭用錫1823年中進士)。此一住宅是1860年起造,1864年落成。
住宅的主色是紅磚牆,工法來是北埔「金包銀」的型式,只有地震倒榻重蓋的才是磚砌,另外是屋外粉刷的白牆,與大門和屋內梁柱的正黑色,非常莊重而不俗艷。主屋外圍還有一些土墼厝。
右邊這道紅磚牆是地震後重蓋的。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據說這是李騰芳的題字。
,導覽解說這幅畫,畫的是一隻鷺鷥與蓮花,代表的是「一路連科」,是子孫世世代代都能贏取功名的意思,如果這是原來的題跋,上面題的是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恐怕是和導覽的解說不同。
「明經」是福建巡撫奉旨頒發的匾額。
這是正堂會客的地方,導覽說,用黑色是客家的本色。
東西兩護龍之間的穿堂走廊叫「子孫巷」。
一般對聯寫的是「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這裡改了一個「訓」字。
這個補筆的人未免差得太遠了,
「入簾花氣論詩後;
掩戶雲容讀書初。」
「書」字寫成「晝」字啦…,
紅與黑的對比。
蟠龍窗櫺可能是後來補妝的,與齋明寺的窗櫺稍遜。
這是齋明寺窗櫺。
大廳前的天井是引光,而不是引水。
1991年開台進士鄭用錫的後人帶我進入進士第參觀,規模比李騰芳古宅要大得多,我在屋內一處對聯停留,跟朋友說,看來這裡是書房,而對聯中間是一道窗,窗外應該有個池塘。朋友說:「你怎會知道?小時候,那邊確實有個小池塘。」
李騰芳古宅前的旗竿石。
也許,鄭進士家應該考慮考慮,是否能讓祖先的榮耀讓後人瞻仰,而不是放任古宅日益破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